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文献综述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要“内外双修”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要“内外双修”

收藏本文 2024-02-06 点赞:31377 浏览:14511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常常对学生进行写作技法指导,忽视作文训练与阅读训练的内在联系,写作训练没有梯度,改写训练没有深度,这样的写作训练不能真正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强调“外在的灌输”要转化为“内在的滋养”,要重视素材积累,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同时介绍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写作教学方法。
【关键词】怎样仿写;改写
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最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可以说写作教学肩负着思想教育、智力开发和心理品质培养等诸方面的教育任务,相应的对写作能力的考核也成为语文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而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指导,是语文教师一直在探究的问题。
中考的压力,对分数的过度重视,让许多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选择了对写作技巧探究,想通过作文技法训练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确这种做法会在一段时间内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快速提高。但是写作技巧的训练指导,也要注意采用正确的方法。

1.读写结合的过程中要怎样仿写

“教材中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这些文章无论是选材立意、语言运用还是写作技巧,都是中学生学习借鉴的典范。”①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技法训练首先要师法这些经典。但是有些教师觉得仿写是件容易的事,上完课,勾一段请学生仿写。殊不知机械的模仿是收不到好的效果的。模仿的前提,是对文本充分的理解,对作者情感正确的把握,是对作者以言传情的由衷赞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从一词一句入手,引导学生揣摩、品味,力析到位,领悟其精妙之处。这个过程就

摘自:硕士论文格式www.udooo.com

是阅读理解赏析的过程。之后的仿写训练,才会水到渠成。比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就可以抓住描写父亲写橘子的片段,抓住一系列动词和关键性语句,赏析品味透彻,再进行情感迁移,请学生写出生活中某人感动自己的一个片段。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对选择的材料加以分析,使学生明白描写成功的关键在于炼字,有时千言万语不如一字传神。所以如何进行仿写,是教师要反复琢磨的问题,绝不是简单分析,机械套用的过程。

2.改写要有梯度

改写是对范文的内容或形式进行某些改动 ,以写出新的文章的写作训练方式。改写的方式也很多,如题材的改写、人称的改写、繁简的改写、角度的变换等等。具有不同的难度和训练功能。这类训练“既有所依傍,又需要认真观察和独立思考,是一种半创造性的作文”。借助于改写训练,让学生写作由“描红”阶段,推进到“临摹”阶段。但是怎样改写才能让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呢?
首先,教师在指导学生改写前,要有长期和短期的作文训练规划,要设置训练的梯度。如果是讲到哪改到哪,想到哪练到哪,改写训练就很难让学生写作水平有提高。比如《皇帝的新装》一课中人物对话比较多,文章中人物对话中说话人在句子中的位置常常变化,有时在句子开头,有时在中间,有时在结尾。那就可以让学生试着把说话人的位置放在句子的同一位置,请学生体会改后的句子与改前的不同,学生很快就会领悟到变换说话人位置,可以让语言显得更活泼;可以表达出说话人不同的感情;也可以流露出作者不同的情绪。这样的改写很简单,却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掌握运用语言描写的一点方法。这种简单的改写训练就可以作为改写训练的起步,在此基础上逐渐加深依次进行人称的改写、繁简的改写、角度的变换、题材的改写等。这种有梯度的改写训练才会真正让学生受益。

3.作文改写要力求深度

修改,是作文实践非常重要的环节。俗话说“写文章百篇不如精心改文章一篇”。古人注重诗文的修改,像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欧阳修的数易其稿,贾岛的反复推敲,都是在讲修改对写作的重要性。许多教师也会安排学生上作文修改课,可往往是要么教师指导得很笼统,要么是学生应付性动动笔,修改一遍就完成任务了,许多学生从修改中获得的提高是有限的,掌握修改技法就更谈不上了。技法训练忌讳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在一定的时间内,要专门训练一种技法,力求学懂,学通,会用,用活。教师指导修改、互相批改、自我修改,这是作文修改由浅入难的过程,也是学生提升写作技法的正确途径。文不厌改,如果学生能下力气将自己的文章改上三遍,练到了一定的深度,才会让学生受益。

4.既要掌握写作技法,也要提高内在修养

任何形式的写作技巧的使用,都不如学生有情要抒,有感要发。言为心声,空洞的大脑自然写不出东西来。一味灌输技法,并不是一条让学生写作水平持续提高的途径。真正决定学生写作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学生的素材积累。学生没有生活的积累,恰似“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许多学生不会写生活的真实,愿意天马行空的编故事,亲情友情似乎离他们很遥远,对生活,他们有的是一颗麻木的心。于是有的学生为完成作文任务,凭空编造,脱离生活。背离了作文要有真情实感的要求,久之便形成了“不是检测话不会说”的坏文风。只重写作过程,忽视素材积累,是语文教师作文教学中的一大误区。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想要文思泉涌,就要深凿生活之泉。通过观察、阅读和各种活动丰富生活经验积累素材。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用眼睛观察生活,用心灵感受生活,只有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和发现的人,才会写出好作品。教师要多组织一些活动,如参观、游览、访问、社会调查、社会劳动等,指导学生去观察自然的变化,体验世间的美丑真检测,让他们将笔触面向家庭、学校,深入到社会,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人类自身。如:航天科技、生态环境等话题,都应适时安排进写作中,以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升华民族自豪感。这样学生不再是游离于文章之外的佳检测话的编造者,而是体验生活表现生活的能手。有了源头活水自然带来清新的文思阅读。
课外阅读的初级阶段,教师可以有效利用与教材配套的课外读本,采用定向定篇阅读的方式,教师指定阅读的篇目,指定学生运用本段本时期正在进行的技法进行读写训练。这种阅读针对性强、目的性强,收益明显。但每个学生阅读的兴趣爱好不尽相同,一味的定向阅读容易降低学生阅读兴趣,制约学生独立发现问题、主动探究的思维,所以要适当安排学生的自由阅读。教师可以以导学案的方式提出明确的任务,布置学生自主学习。积累素材的过程就是一个内在滋养的过程。
写作训练在初级阶段进行技法训练是必要的,但是写作技法的指导一定要做到规划在前,计划在后,根据学生学习状况有梯度的推进展开。但每种技法的指导一定要立足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持续提高,一定要让学生不断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涵养语文素养,在阅读中了解生活,在写作中展现生活。这种写作技法的指导与素材积累的过程,就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必须的“内外双修”的过程。 [科]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