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排版的要求 >对策财经类职业生涯规划状况和对策

对策财经类职业生涯规划状况和对策

收藏本文 2024-02-17 点赞:11405 浏览:4633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大学毕业生就业方式的转变,使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

源于:毕业论文致谢词www.udooo.com

重要性日益突出。本文结合当前财经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大学生自身、高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出了一些改进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现状 对策
[]A[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156-02
进入新世纪以来,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全球发展的热点之一。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由于经济低迷,许多国家把促进就业作为国家的重中之重。我国从1999年扩招之后,高校每年的各类毕业生持续增长,需求不足,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能否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更加合理配置全社会的人力资源,高校各级各类毕业生都有必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党和政府也已逐渐认识到了在大学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迫切性,制定了各项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惠民政策,尤其是全国大部分高校都为大学生系统地开设了就业指导这一课程。问题在于相对国外来说,我国的职业规划起步较晚,发展滞后,一些问题还需要研究、解决和完善。

一、财经类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就当前而言,财经类毕业生由于知识体系欠缺,社会经验甚少,就业信息源的获取也是道听途说,如英特网、职业生涯规划课、报纸电视广播等,当代大学生由于独生子女较多,啃老思想严重,职业意识相对淡薄。根据相关调查接近63%的财经大学生对于以后的就业有模糊的打算,有明确规划的人占22.8%,12.2%的人没有任何打算。与此相对应的是,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很少考虑今后的职业发展,54.8%的人对此“只有模糊的想法和愿望”;20.3%的人“感到茫然,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只有23.9%的人“有2~6年的职业规划”。“大学生就业难”,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好”的工作。另外,多数财经学生,一直从家门到校门,缺乏社会工作经验,充其量就是利用寒暑检测或周末进行短期打工,对未来就业形势和职业生活压力评估严重不足,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他们简单的理解只要上了大学以后就可以找到就业机会,严重缺少就业危机感。结果导致学习动机不明确,在大学期间混日子、混文凭。缺乏自觉地对自身未来职业加以预定,没能制定职业生涯蓝图,或者已经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过于理想化,不具操作性因而没有实用价值。
在择业倾向上,财经高校毕业生功利主义思想比较严重。具体到就业时,他们最为看重的是职业能提供的金钱福利价值,而忽视了职业给人带来的尊严、幸福和生存意义。大学生普遍希望到发达地区、政府机关、知名公司工作,幻想以后的工作挣钱多、地位高、体面好。以笔者所在财经类高校为例,毕业生都希望进入国有银行、金融、证券、保险公司等机构上班。在职业的选择上,特别看重个人的福利薪水、工作的环境,对工作收入的期待望值过高。毕业生有高达43.5%的人表示,会把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作为首选;另有27.5%的人把外企作为自己就业时的首选单位;国企所占比例为17.6%。仅这三类,就占了毕业生总数的4/5。而仅有7.3%和6.2%的毕业生表示愿意去民营或私企工作。这些资料表明, 大学生在求职时,没有从实际(个人的学识、能力、兴趣等)出发,反而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大事干不了,小事不屑干”。然而,国家建设中最缺乏各类人才的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艰苦行业和基层一线单位,迫切需要接收大学生的地方,却没有人愿意去求职。
当前大多数财经类高校还未设置单独序列的职业生涯规划组织机构,而是采取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方式,有的高校挂靠在招生办,有的挂靠在就业处,还有的将其挂靠在教务处。而相关职业生涯规划师,基本是由聘任教师、行政干部、学工人员或学生辅导员担任,都是半路出家型的,基本没有科班出身,设受过专业系统训练,因而教学结果不理想。目前的高校大都是在学生大四毕业时才开设就业指导课,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仅仅是其中的一两个章节,大一到大三根本就没有相关的课程安排,到了学生毕业时临时抱佛脚。同时,教学硬件建设不足,教学手段相对单一,一般都是集体讲授,大合班大讲座大帮哄,重理论灌输,轻实际操作,实践实习环节少。这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体制上的敷衍,最终导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流于形式。

二、财经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干预与对策

从人生发展心理学的角度,职业的重要性异乎寻常,是个体能否社会化的关键步骤,也是马克思的人“从依赖性走向独立性”的关键环节。每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关系一生能否顺利成功,个人是否能够幸福快乐。因而大学生一定要在大学期间培养理性的职业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规划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生涯终身发展理念,最后才能到达“我工作我骄傲我幸福”的生活状态。
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要树立清晰明确的职业自我意识,进行自我激励。人自我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激励,当个体高瞻远瞩的设立相应目标以后,即使前方时有障碍、时有困难,也会坚韧不拔为之奋斗。所以,志存高远自我激励十分重要。在设定了相关职业蓝图之后,大学生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自我鞭策,把职业生涯规划落到实处。大学生要在大学期间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这也是整个人格的核心,也就是发现自身的兴趣、爱好、优点、不足,把握自我的气质和个性特征,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车轮方向,掌握当前社会相关的职业资讯,建立合理的职业价值体系,进而社会需求和自我发展完美契合。财经类大学生建议多考一些诸如会计从业资格证和cpa的证书,并且辅修贸易、税收、金融、财政、经济法、营销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课程。多参加实习或模拟训练,同时注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对于高校而言,财经类高校可以在前两年根据学科大类设置学科基础课,前两年主要安排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后两年在安排专业必修课的同时,提供大量的专业选修课程和相关辅修专业课供学生自主选修,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应因地制宜根据本校的师资规模、办学水平、专业特色等因素,合理设置专业,新增专业不能盲目上马;财经类高校要积极为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培训、职业资格培训、课题研究、专业实习、海外游学等提供便利。还可以与行业或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此外,也可以专门成立由行业和企业共同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研究和制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保证专业教学的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更为重要的是,财经类高校要尽快建立健全为全体毕业生就业辅导的政策体系和良好氛围,建立健全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相关独立机构,直接隶属于主管领导,加大力度建立大学生专业社会实践、实习与就业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和安排大学生开展职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建立正确理性的就业观,积累专业知识,掌握实践经验,合理配置就业资源创造有利条件。
对于政府和社会而言,首先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生存力,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其次要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根据社会需求合理设置学科专业,合理配置各个专业大学生毕业人数,防止毕业“扎堆”难就业现象。最后全社会要培养和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建立健全培训和保障制度。
【参考文献】
张芝萍,倪志华.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对策浅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2).
王守涌.大学生就业难的思考[J].理论界,2008,(8).
[3]金国峰,董富华.高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方式与就业渠道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2005.
[4]向欣.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8(5).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