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公共管理 >> 公共安全管理 >对于中小学我国中小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状况

对于中小学我国中小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状况

收藏本文 2024-03-18 点赞:27236 浏览:12201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本文在分析当前中小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失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探索中小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全新模式。
【关键词】中小学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缺失 对策
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起步时间晚,而且教育的对象仅限于在校大学生,大学前的小学、中学阶段没有进行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而大多数人真正的职业意识恰恰是起源于中小学阶段的,尤其是中学阶段。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相对比较成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与向往,同时也能够独立思考自己的未来,这个时间段是急需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阶段,而我国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没有为中学生开设相关的职业规划课程,因此很多学生错过了职业规划的黄金时期,影响了一生的职业发展。中小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层面

全社会普遍缺乏对中小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正确认识。首先是教育理念上的误区,中小学阶段的教育活动以学生成绩为首要目标,注重精英教育,目的是为更高层次学校输送成绩优秀的学生,忽视了学生的能力、素质、特长等积极因素的作用,忽视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其次,教育主管部门缺乏对中小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统一管理,只注重高等教育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中小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统一要求,更没有一套完整的法规来保障,而这些在其他发达国家都是很常见的。
我国应该借鉴西方国家的这些先进经验,着手开展中小学阶段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设立专门辅导机构,大力提供各方面支持,鼓励并规范“校企合作”、“校社合作”、“校会合作”等办学模式,营造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氛围。其次,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发挥积极作用,在中小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力量配置等方面作出规范化管理,培养一批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同时,政府部门还应该鼓励并积极引导社会人员开办专业化的职业指导培训机构,培养一批专业的职业指导师,给中小学生提供专业的职业指导怎么写作。再次,要发挥社区、企业的作用,给中小学生提供见习、实践和职业体验的机会,锻炼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让学生提前感受职场环境,为以后的成功就业打下基础。

2.学校层面

中小学是学生提升综合素质、锻炼综合能力的主要阶段,这一时期的教育对于学生来讲至关重要,学校除了要给学生传授各门基础知识外,还要进行各种能力的锻炼,其中就包括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进入高校之前的学生需要在中小学学校完成五个阶段的职业规划教育:一是从幼儿园到小学期间的认知阶段,二是从小学高年级到初中期间的探索阶段,三是从初三到高一的定向阶段,四是高中时代的准备阶段,五是高中以后的安置阶段。经过五个阶段循序渐进的指导教育,在进入大学前,学生已经很清楚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为实现这样的人生目标需要怎样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但是,目前我国各中小学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几乎是缺失的,没有相关的理论课程、没有专业的师资队伍、没有相关的咨询机构、没有提供接触职业的机会等。因此,要完善我们过的中小学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2.1完善课程设置

中小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采用两种形式。一是开设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配备专职教师或者聘请职业指导专家担任教师,全面系统地向学生讲解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二是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渗透到各门课程之中,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潜移默化的教育,帮助学生培养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价值观。

2.2加强师资培养

师资队伍欠缺成为中小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瓶颈,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中小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工作的紧迫任务。一方面,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要努力建设一批专业的职业指导教师,同时还需要加强相关教师的技能培训,提高其教学水平和辅导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本地的社会资源,比如邀请本地商界、政界、学界、文艺界的成功人士到学校与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交流,也可以邀请本地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专家给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2.3建立职业咨询与指导机构

尽管中小学的发展受到师资力量、办公场所、经费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但是组建一个职业咨询与指导机构还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实现课堂外更有效的职业指导怎么写作。指导教师通过谈话、心理测试、专业测评等多种方式解除学生疑惑,帮助学生确定职业目标和职业发展路径。高中阶段可以将高考志愿的填报指导作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加深对各专业的理解,为学生选择大学和专业提供科学指导,避免填报志愿时候的盲目性。

2.4开展职业体验活动

中小学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较强,学校要利用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组织学生深入当地企业参观、到高校学习、到劳动实习基地见习等,让学生感受企业员工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感受大学的学习氛围和课程设置,亲身体验工作场景,获得职业的初步感受,这些都能够让学生培养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增加对于职业的理解。

3.家庭层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导师,家庭成员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教

源于:毕业论文致谢格式www.udooo.com

育产生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学生与家长的亲密关系、对家人的信任度以及被家人认同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职业的认同感,进而影响其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但是,目前中国社会的家长们还没有意识到家庭在孩子的职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对于孩子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是缺乏主动意识,将所有的问题都推给学校去解决,而学校目前也没有能力很好的完成这一任务。在中小学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上,家长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要提高沟通频率

家长应当尽可能的多花时间与子女进行深入、细致的沟通,尤其是对于叛逆期的中学生,家长一定要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了解他们心中所想以及对于未来的追求,要尊重他们的理想和愿望,给他们创造一定的机会去了解他人、了解集体、了解社会,从而发现自身的优劣势以及兴趣所在,进而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为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3.2给孩子提供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

中小学学生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更多的是要让孩子接触他人、接触社会,这样才能锻炼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成为一个健全的社会人。家长要创造机会让孩子去主动接触社会,独立从事一些社会性的活动,比如鼓励孩子在检测期从事一些临时工作、利用网络了解社会职业发展相关信息等,也可以给孩子讲诉家庭成员的职业发展道路,使孩子初步建立职业发展意识。

3.3全力配合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教育形式,在中小学阶段表现得尤为明显。一方面家长应该保持与教师的沟通与合作;另一方面学校应当积极探索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有效合作方式,比如召开家长座谈会、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聘请有能力的家长担任职业指导师等。

4.学生个人层面

中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世界充满了求知的渴望,个人的兴趣爱好在这一时期也趋于稳定。但是这一阶段的学生,一方面由于万事依赖家长,缺乏独立意识;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得不良影响,忽视甚至漠视了对未来职业的规划。
中小学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上,首先必须具有主动参与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一些社会活动,尤其是参加检测期的实践锻炼,从实践中感知职业内涵,获得工作经验;其次是向老师和长辈们学习,了解他们的人生经历和职场经验,获得最直观的感受和启发;再次是要有意识地了解自身的兴趣和特长,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发挥自身优势,培养职业意识,树立职业理想,进而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课题来源:2012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规划项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终身化研究》,课题编号:2012-GH-213。
作者简介:
余超(1984—),男,文学硕士,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作者单位: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 46200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