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七年级数学教学 >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中多维度考评体系构建中专生

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中多维度考评体系构建中专生

收藏本文 2024-03-15 点赞:10200 浏览:3699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高校实践类课程以其直接的功用性、与学生能力素质提高的直接相关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性日益彰显其重要地位,实践类课程的改革也因而备受研究者的重视。而实践类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课程总体改革的进程和效果;关系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影响着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关键词:实践类课程 教学改革 多维度 考评体系 构建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应用写作作为高校一门应用极其广泛的实践类课程,与社会生活的结合日渐紧密,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研究成果迭出。笔者在此基础上,探讨该课程教学中多维度考评体系的建立,旨在通过考核主体的多元化、考核内容的丰富性以及考核方式手段的多样性研究和实践,使应用写作的应用功能进一步回归和凸显,激发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和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进而推动整个教学改革的进程,推动应用写作理论研究的发展和深入。
考核评价机制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观念的集中体现;是学校考察自身教育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更是评价学生学业情况优劣的重要尺度。同时,考评体系还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晴雨表,它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革新紧密相连,甚至本身即作为教学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在实践中体现和衡量着改革的成效。
实践类课程由于其直接的功用性特征,与社会生活、专业领域的学习和研究以及工作实际相联系,故而有其区别于理论性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这种实践性要求我们根据课程特点、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等多方面因素,建立与此相适应的考评体系。就应用写作课程而言,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应用文体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勃兴局面,新的文体大量涌现,应用文体的使用范围和频率也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迅速扩大和增强。在此背景下,我国高等院校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先后将该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开设。迄今应用写作的教学和研究已走过了20余年风雨历程,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和经验。今天,我们在应用写作课程的改革与建设中研究和构建多维度考评体系,对于凸显应用写作课程的功用性、实践性,研究考评体系与教学过程的互动关系,对于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素质和能力,推动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改革进程,对于应用写作课程教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一、维度之一——考核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考核评价的主体在该体系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它主导着考核的其它环节和要素,也决定着考核评价的效果。传统的写作教学中,教学的基本流程是:教师讲——学生学——教师考。也就是说考核主体

源于:大专毕业论文www.udooo.com

是“一元化”的,即由教师来独立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考核评价的优点是便于和课堂教学内容衔接,考核评价具有权威性和唯一性。而不足之处也很显见: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可能造成考核评价上有失客观和公平。今天,我们变“一元性主体”为“多元性主体”,并非是要取消教师在课程考核中的主导地位,而是试图打破这个考核主体的唯一性,在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让学生和社会相关方面参与到考核评价主体中来。
“多元化主体”意在建立“教师考核为主,学生、社会组织参与为辅”的新的考核主体结构。其中,学生的参与易于实现,社会组织参与的程度和范围需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循序推进。具体做法是:首先,在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和学生实际,成立由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的课程考核评价小组,学生考核代表要选择学业成绩优异、在学生中有威信的学生担任。其次,在该课程成绩中设定一个适当的分值分配比例,即确定教师独立评价和学生/社会评价各占的百分比。比如教师独立考核和学生/社会考核的比例为:80%:20%或70%:30%。再次,在确定考核项目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哪些项目适合教师考核,哪些项目适合学生和社会来考核,二者如何衔接等等。第四,尽量让考核主体的参与形式多样化。比如教师可以独立评分,也可以与学生互动评分;学生可以个体、以小组为单位自主为他人评分;可以自荐内容让教师和他人为自己评分;还可以与教师、社会组织考评结合。总之,学生/社会组织考核需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进行。教师和学生考核并非彼此孤立,而应结合进行,互相参照。
多元化考评主体结构的形成,有利于教师教学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促使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使考评体系更加科学,考评结果更加客观、公正,特别是有利于学生的自觉学习意识的培养和创造性的激发。

二、维度之二——考核内容的丰富性

考核内容是考核评价体系的重心,是课程考核目标的具体化,是实现考核主体多元性的内在支撑,更是考核形式多样化、灵活性的前提。考核内容的选取,反映着教师的教学观念、对课程体系的理解和把握程度以及对课程要求和学生学习和应用实际的评估预测。如何把课程要求、教材编排的基础知识和写作训练内容,变为丰富多样、具体可行的考核项目和内容,是构建考核评价体系的关键。
应用写作的理论告诉我们,写作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个体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应用写作能力体现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其中主要包括:对政策时事的了解把握、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知识积累和素养、调查研究能力、搜集组织材料的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语言表述能力等等。因此,我们的考核内容应当适应课程对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要求,运用管理科学的理论,将大的考核目标进行分解。从而形成以应用写作基础知识掌握考核为基础、以写作能力和素质的考核为中心,兼顾接触社会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综合文案设计能力等等内容和因素于一体的综合性内容结构。
如此一来,应用写作课程考核的内容将实现与丰富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的对接,在课程上则可以作为改革的先锋,更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素质能力,同时,能鼓励学生个体学习优势和个性的发挥和展示。

三、维度之三——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考核方式作为考核内容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考核机制改革的成败,考核主体的多元性、考核内容的丰富性,最终必然也必须通过考核的具体形式来体现和实现。由此,如何使考核方式适应变化了的、丰富多样的内容和主体,便成为我们接下来需要认真研究和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和紧要任务。
传统的写作教学考核方式基本上是“两段式”考核——平时以一个或几个习作练习的形式考核,期末用试卷或作文的方式考核,考核方式比较单一。考核内容的丰富为考核形式的改革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现代技术、新型的学习手段、途径的丰富也为我们考核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提供了便利条件。多样性的考核方式首先需要我们梳理考核内容,对其按照考核的不同侧重点进行归类和板块划分。其次,打破试卷和习作考核的两段式考核形式,变为增加平时考核的多段式考核形式。第三,变笔试的单一式考核为多向性考核。例如课堂小测试、习作当堂评分、自荐习作评分、口头作文评分、点评效果计分等等。
考核形式的灵活性则体现在既保留传统的批阅评分法,还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把学生应用写作课程实践情况拍摄下来,通过视频播放评价;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进行网上考核,在学生组织的课程实践活动现场考核评价等等。这些考核评价方式的采用本身应当结合实际、灵活应用,分别出哪些形式适用于所有学生,哪些形式适用于

源于:免费论文www.udooo.com

部分学生,不可机械套用。
考核方式的变革往往是最容易尝试又最难把握的一个方面,因为,方法的采用不仅受课程和学生实际的制约,还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的教学风格和个性的限制,因此,我们在明确“教无定法”的同时,也应当明了“考无定法”。这不是说,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可以随自己的喜好、需要来进行,而是说我们统一考核的形式需要多样灵活;此外,也要给教师个性化的考核留有空间。只有这样,考核形式的改革才能够真正实现。
考核主体、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的变革建构起来的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变平面的考核为多维的立体的考核,实现了考评体系在时间上的灵活和空间上的拓展。其整体结构如下图:
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和行为,而是整个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必须以教材和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第二课堂的拓展以及实践环节的改革内容为基础、并与之相一致才可能实现,也才有实际意义。而同时,如果没有考评体系的变革和重新构建,其它改革内容也将缺乏动力和凭依。所以,我们要将应用写作课程的改革进行整体上的观察和研究,将每一个局部的改革都纳入课程的整个体系中,找准其定位,探究其途径和方法,从而推动这门实践意义非凡的课程的改革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张江艳主编.应用写作案例与训练[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8.
董小玉主编.现查抄袭率作训练教程[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郭冬主编.秘书写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路德庆主编.普通写作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5]竹潜编.应用写作案例实训教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高彩霞,王微河北秦皇岛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066004)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