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三生教育 >优化育人环境,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优化育人环境,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收藏本文 2024-02-16 点赞:6430 浏览:2237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实质是关于个体和社会的关系的认识,是衡量人才素质的重要标尺。作为高校育人的重要手段,育人环境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实践证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优化育人环境是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育人环境优化社会责任意识大学生
1674-4810(2012)19-0012-02
人才是多方面素质的综合体,而科学高尚的社会责任意识是必备条件。社会责任意识体现了主体在处理与社会的关系时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在自觉,尤其当两者发生矛盾冲突时能自觉地顾全大局。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状况不仅关系其自身价值的实现,也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因此,对大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是高校育人工程的当务之急,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所在。人才培养的自然基础差别虽然极小,但环境对人的影响不容忽视。就此而论,积极优化育人环境对健全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一、育人环境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必要条件

因为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必然地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所以相应的环境对人的影响不可谓不大。正如古人所言,“近山者仁,近水者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应的环境是人成长的必备条件。
1.育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的,从而有助于提高教育效率
育人环境广阔的外延和深刻的内涵使其摆脱了理论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局限,其作用的发挥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所以更有利于提高育人效率,减轻育人阻力。高尚的育人环境将使身处其中的大学生正确认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更深切地体会到关心和怎么写作社会的重要意义,并激发其感恩社会,报效社会的热情。
2.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实质是大学生怎么写作社会、奉献社会的道德感情,这是知情意的统一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既需要科学的理论教育,也需要环境的鼓励和引导。一个充满爱心和责任的环境更有助于理论教育内容的内化,从而推动大学生以一种和谐的心态去接受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构建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道德环境并结合相应的道德实践,是健全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必要条件。

二、优化育人环境,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要注意的问题

育人环境的意义在于更好地培育人,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因此,以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为特定目标,育人环境的建设和优化必须注意处理好以下问题:
1.尊重教育规律
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是知、情、意相统一的过程,而且教育的对象是能够进行独立思维和具有广阔知识面的大学生,因此在教育方式方法上必须注重联系大学生的实际,循序渐进地推进。即育人环境建设只有坚持以促进大学生发展为本和尊重素质培养的规律,环境的寓意才能被大学生自觉地接受和内化。
2.正确认识奉献和索取的关系
社会主义道德的崇高之处在于,当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发生矛盾冲突时主体能自觉地将个体利益让位于社会整体利益。社会责任意识强调的就是社会价值的优先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个人的正当利益。正确认识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奉献社会的内在自觉。
3.处理好学校教育内外各环节的关系
人的某种素质的形成是一系列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理论教学是人才素质形成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全部。此外,课堂内外的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家庭文化和社会风气等都对人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只有整个社会,无论是个体还是社会组织都积极弘扬道德文化,否定检测丑恶,大学生社会责任道德情感的形成才具有坚实的基础。
4.正确揭示多元化社会关于社会责任的内涵
社会责任是一个历史范畴,只有密切联系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责任意识才具有现实意义。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说到底就是培养大学生勇于担当重任,形成热爱社会主义社会的崇高爱国情感。这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社会道德情感。
总之,由于环境对人的教育意义是得天独厚的,只有正确处理好环境教育相关的各种关系,环境的育人功能才能正确发挥。

三、优化育人环境,探索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路径

环境育人的实质是用环境感染人、熏陶人,使受教育者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成长为预期的人才。高校育人环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包括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寓意深刻的校园文化环境,也包括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因此,优化育人环境,搭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平台就必须积极探索育人环境的建设和优化之路。
1.开展切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用科学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武装大学生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实质是大学生关于个体和社会的关系的认识,这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成为人在于人具有崇高的道德修养和科学的文化知识,但道德修养更具有优先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任何学科都应关注的素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更应发挥主渠道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特点,更有助于大学生在思想上识别庸俗,树立高尚的品格,对大学生高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具有教育和引导的作用。面对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多样化的态势,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必须具有针对性,即思想教育只有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大学生才会心平气和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的主旋律价值文化,它提倡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就是大学生要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其必然地成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
2.深化校园文化内涵,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创造健康的校园环境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是一个知、情、意相统一的过程,而且大学生的生活与校园关系最为密切,所以校园文化对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至关重要。面对各种外来的挑战,优化校园文化必须坚持主流文化的发展方向,以科学的文化感染人、教育人,坚决摒弃庸俗化。如以弘扬爱心帮扶为主题的道德文化,它将使生活在其中的人感受到爱心的力量、奉献的价值、校园的可亲和民族的伟大。在和谐与道德的校园环境中,在主题鲜明而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中更能激发大学生承担责任的愉悦感和幸福感。所以,以感恩社会、报效祖国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环境将有益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内化,从而成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
3.净化社会风气,优化家庭文化,使育人环境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高校育人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任何人都必然地生活在一定的家庭中,相应的家庭价值文化将直接影响家庭成员的价值评判,尤其是对心智尚未成熟的成员的影响更明显。所以,基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目标,家长必须以身作则,率先示范,不仅教育孩子做事,更要教育孩子做人。可以说,科学高尚的家庭文化是孕育大学生高尚道德情感的肥沃土壤。其次,任何人都必然地受到一定的社会文化影响,甚至直接决定社会成员的价值选择。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需要在教育和制度规范上同时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此,政府职能部门必须积极加强社会责任制度建设,健全社会责任机制,从道德和法律上规范社会责任。即既要为勇于承担责任者提供保障,也要对逃避责任、无视责任者进行严惩。目前社会上出现的一起起令公众哗然的社会事件,如“小悦悦事件”以及“最教师”“最美司机”等其实都体现出公众对社会责任的高度关注。所以健全的法制机制以及群众高尚的价值倾向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必要的社会环境,它将有助于深化其他教育渠道功能的发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下载www.udooo.com

挥。
总之,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状况关系着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只有注重从知、情、意相统一的方面,密切高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关系,协同合作,坚持道德和法律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才能夯实大学生社会责任情感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久献.新时期高校育人环境建设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J].兰州学刊,2005(145):315~316
[2]刁正邦、冯厚植、徐枞巍.高校教育环境的优化目标和策略[J].上海高教研究,1993(1):59~62
〔责任编辑:庞远燕〕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