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小学教学 >> 小学教育科研 >途径思品课愉快教学实现途径查抄袭率

途径思品课愉快教学实现途径查抄袭率

收藏本文 2024-02-13 点赞:34141 浏览:15751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所谓愉快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要上好一节思想品德课,首先要设计一个完备的、优化的、务实的、高效的教学环节来贯彻实施自己的教学模式 ,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特别是兴趣。

1. 搞好预习,明确学习目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与课前预习是紧密相联的。而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如何与教师的严格要求、具体指导分不开。然而,初中生的课程学习比较多,很多学生因为要完成当天的作业,没有多余的时间去预习次日的新课,也有的学生不知道该如何预习思想品德课,甚至有很多学生根本不愿意预习,觉得那是多余。针对这些,思想品德课程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学生,在学生做课前准备时可以提供必要的预习提纲,学生通过预习、并查找与本课相关联的内容,对教材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能找出本课的重点 、难点 、疑点,这样学习目的明确了,兴趣也随之产生,学习的热情也高涨了。

2. 巧设导入,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投其所好”。比如可以利用热点时政来导入,把教学内容相关的理论与当前受关注的热点问题联系起来,通过学生的讨论,以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主动性。或用寓言故事导入,根据课程需要,运用历史典故、名人轶事、成语寓言等方面的素材导入新课。这种方法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容易给学生以启迪,引起他们学习的,同时又能起到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的作用。例如在讲“主观符合客观”这一框题时,根据“主观必须符合客观”,讲述“画家画牛”的典故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所谓导之有法,导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再好的导入方法,如果反反复复,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不但起不到启思激趣的作用,反而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俗话说“好菜连吃三天遭人厌,好戏连看三天令人烦”,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温故知新,用前面所学的内容引入新课;引用名人名言、格语引入新课;甚至可以采用一些与理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相结合的形式,提高学生兴趣,引入新的教学内容……无论采取的是哪种导入法,都应注意导入的题材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要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启发性。

3.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

情感是学生思想意识,道德行为强有力的发动者和鼓舞者,若忽视情感因素,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思想教育必然是空洞的说教。因此,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情感投入到思想品德课学习中,才有可能达到思想品德课教学知、情、意、行的统一。初中学生的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强,抑制过程弱,他们富有热情,情感体验易受外因影响,尤其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情绪易受感染。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情绪状态,善于引导和驾驭学生的情绪,创设各种情境,将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各种情感,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讲授、学生富有的表演、播放音乐或图画等方式表达出来,激发学生情感,使之与内容产生共鸣。

二、善于运用教学技巧

1. 调节教学节奏

教学节奏是教学要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有秩序、有规则、有节拍的合乎规律和富有美感的变化和运动。思想品德课教学艺术的真谛之一就是节奏的和谐。只有追求节奏的和谐,才能达到教学真、善、美的统一,共创课堂教学活动的“和谐共振”。要掌握思想政治课教学节奏的和谐,教师可从教学语言、内容、思维、情感等节奏考虑。
思维节奏是指师生思维的疏密、张弛、明隐等有节奏的变化。中国画有所谓“疏可走马,则疏处不是空虚、一无长物,还得有景;密不通风,还得有立锥之地,切不可使人感到窒息”之说。学生的思维状态也应该有疏密之分。密而不疏,学生思维长时间处于亢奋状态,容易疲劳;疏而不密,学生思维过于松弛,注意力难以集中。只有疏密相间,才能使学生思维产生有节奏的变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中学生最佳思维状态约为20分钟,学生的精神状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因此,教学的张弛相间尤为必要。思维节奏还要注意思维交流显与隐的变化节奏。教学过程中的思维交流如同表演艺术中演员与观众的思维交流一样,有显性和隐性之别。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显性思维交流表现为师生课堂语言的交流,隐流是师生双方思维撞击所迸发出的想像力。若教师巧妙地点化引导,则学生平日的生活积累和知识储藏就会被激活,师生双方思维的“愤悱”高峰就会同步而至。
情感节奏是指教师情感表达的浓淡、高低、强弱等有规则、有秩序的变化。课堂教学节奏会从教师的情感变化上体现出来。如在讲授初一《思想政治》“纪律是革命胜利的保证”时,一位教师讲述了邱少云烈士的故事。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教师的情感也有节奏地变化着。讲到英雄时,教师满怀崇敬之情

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www.udooo.com

;讲到敌人时,教师则流露出鄙夷和憎恨的神色;讲到烈火烧到邱少云身上时,教师表现出强烈的急切关心之情;讲到烈士壮烈牺牲时,教师声音呜咽,语调低缓悲壮;讲到战斗胜利时,教师则喜悦满怀、语调明快……在整个故事的讲述过程中,教师喜怒哀乐的情感变化,对学生的情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作用。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教学情感节奏的调谐应依据教学实际内容,怎么写作于教学。

2. 适当地穿插,拓展视野

在穿插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围绕教学目的要求选择恰当的课外材料,或渗透历史知识,或穿插现实生活内容,或补充科普知识,面向社会、面向时代、面向生活,在内容上可以多方位,多侧面;在数量上要适当,不能喧宾夺主;在质量上要精彩切贴,不能脱离教材。如笔者在讲到“政治的核心问题是政权问题”时,穿插了一段历史故事:1949年,下野。途经杭州时,为尽地主之谊,浙江省主席陈仪借西湖楼外楼饭店设宴。席间,陈仪见心情不好,便进言道:“委座,凡事要拿得起放得下。”听后,大怒,掷筷拂袖而去。陈仪也因此招致祸灾,于1950年在台湾被所杀。穿插这段历史故事,既说明政权的重要性,又使学生认清了的反动本质。通过渗透历史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基本观点。
中国古代有许多包含哲理的寓言故事,教师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若能适当穿插,就会使学生加深对原理的理解,获得新的认识。如讲对立统一关系时,穿插“暴君与床”的故事:哲人用大与小的对立统一关系揭穿了暴君的愚蠢。这种穿插既深刻地阐明了原理,又有新鲜感,恰到好处。在教学中,我们把思想教育融合于教材内容中,既不会牵强附会,又不会生硬死板,有融情于理、水到渠成的功效。

3. 巧妙运用幽默艺术

幽默是教师智慧、学识、机敏、灵感在语言运用中的结晶,是一瞬间闪现的光彩夺目的火花,是性情豁达,思想乐观的自然流露,是一种健康而完备的精神状态,也是构成优秀教师品质的一个要素。幽默风趣的语言能缓和紧张气氛,缓解对立情绪,创造一种使师生双方心理舒畅的教学环境。俄国文学家契诃夫有这样一句名言:“倘使一个人不懂得什么叫幽默,那他就不会有大的出息,纵然具备天然的禀赋,也算不上真正的聪明。”幽默的教师,不但会给学生增添快乐,在谈笑风生中领略知识的真谛,而且也会使自己的语言具有诱人的魅力。
学生十分欢迎具有幽默感的老师,因此,在教授思想品德课时,教师不妨适时地幽默一下,以活跃课堂氛围,引起学生兴趣。例如:在讲“文明习惯”时,有位教师结合个别学生吸烟的现象,诙谐地道出了吸烟的危害,来个正话反说:“同学们,吸烟有两大好处:一是吸烟能引起咳嗽,夜间尤剧,咳声能吓跑盗贼;二是长期吸烟,可以形成驼背,做衣服能节省布料大家说是吗?”学生听后会心而笑,在笑声中自然明白了吸烟的害处,几个抽烟的学生羞愧地低下头。这样,既进行了思想教育,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做到了一箭双雕。又如在讲“人际关系”时,有位老师讲到社会是由无数人际关系组成的网络,每个人都是人际关系中的一个“结子”,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时,举例:清代有个秀才,他上有父亲,下有儿子,他在家庭中既当儿子又当父亲,而秀才的父亲和秀才的儿子都是状元。秀才平时在家里经常吵架,他跟父亲吵架时说:“你有什么了不起,我儿子是状元,你儿子呢?”他跟儿子吵架时说:“你有什么了不起的,我父亲是状元,你父亲呢?”学生听了哄堂大笑,从而对每个人在社会中扮演多种角色,是人际关系网络的结子这一道理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责任编辑 邱丽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