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小学教学 >> 小学教育科研 >农村家长不良人格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表现形式与原因分析题目

农村家长不良人格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表现形式与原因分析题目

收藏本文 2024-03-25 点赞:8753 浏览:2657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009-5071(2012)07-0078-02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遗传、环境、学习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时期的气质、性格、生活习惯的养成等多方面取决于家长人格的影响,有些方面甚至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想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健康心理,就必须从关注农村家长人格、完善农村家长人格做起。

1 农村家长良好人格对学生健康心理形成的重要意义

家长的行为模式是孩子人格形成的基石。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许多现实例子证明,人格的完善与知识的完善至少是同等价值的,不应有偏颇,成人和成才同等重要,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成人更重要。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不只是学校的职责,也包括社会的熏陶,更取决于家庭的教育,取决于家长良好人格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的支撑,而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将影响孩子人格的形成。
当学生拥有着健全的人格时,他是活泼健康、积极向上、热情善良的,困难面前他会奋进、弱者面前他有同情、成功面前他能自励、挫折面前他有乐观,他会形成诚实、勇敢、公正、宽容、善良、助人的人格品质,从而积极面对人生,尽到自己责任,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作出贡献。反之,人格裂变的人,不仅于自己成长无益,对社会、对他人也可能是一种危害。所以,拥有良好、健全的人格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素质要求和道德要求。

2 完善农村家长人格的必要性

2.1 完善农村家长人格有助于和谐家庭的形成: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教育和学习的环境,她是人生的起点,是孩子们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和家长人格对小学生的人格、品质、行为习惯的形成举足轻重。家庭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奠基作用、家长的言行对小学生的发展起表率作用、和谐的家庭文化对小学生的心理具有熏陶作用。良好的家长人格能够影响自己的孩子健康发展,使得家庭成员间和谐相处,生活幸福;反之,不良的家长人格带给孩子的只能是不健康的心理。
2.2 完善农村家长人格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创造:在我国,面对特殊的国情,农村家庭教育更是这个组成部分中的重中之重,众多农村家庭的和谐直接折射出社会的和谐。因此,重视农村家庭教育的作用,重视农村家长人格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创造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之一。今天的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确保他们的健康成长,培养健全的人格,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它关系到无数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3 目前农村家长不良人格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表现形式及特点

3.1 教育孩子言行消极:家长的不良行为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使孩子产生不良的心理。由于父母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的困惑、怨恨以及不满情绪带给孩子,久而久之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他们对家庭产生厌恶,对社会产生种种不理解甚至于产生了对社会的不满情绪。
3.2 溺爱孩子:现在的农村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对家庭来说,他们把所有的爱和希望都集中在这个独苗上,许多独生子女在这种家庭环境下,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了长辈的溺爱之中。自幼娇生惯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养成孩子独立性差、依赖性强,好逸恶劳、追求享受等人格缺陷。
3.3 对孩子不够尊重: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作为家长,应该从感情上,心理上尊重孩子,不能把他当作私有“财产”,爱之则宠,恨之则打,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溺爱型和打骂型的教养方式可直接导致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发生。最可怕的是用别人孩子的长处,去比较自己孩子的短处,越比较越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到后来他的孩子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情绪始终处于紧张之中,就怕自己做不好,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卑、嫉妒等不良心理。

4 农村家长不良人格形成的原因

4.1 社会原因

(1)市场经济的影响。市场经济双重作用中的负效应,无时无刻地都在摧弱着农村家庭的观、金钱观和价值观,而家庭成员的道德观价值观又直接对孩子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产生着巨大的消极影响。当前各种利害行为的冲突缺乏社会道德的调解,道德资源的亏空使日常社会的、家庭的仅成为个人的爱好,而极端不道德的利益行为缺乏道德机制的规范与法律制度的制约,因此在社会范围和家庭范围内存在着道德失范、道德茫然等社会性难题。这些道德问题直接对农村家长、对家庭、对小学生产生着重大的不良影响,甚至是负面作用。
(2)社会发展导致的心理落差。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多元化的经济策略让农村的许多家庭在一瞬间拉开了前所

源于:论文怎么写www.udooo.com

未有的贫富差距。由此使得一些人产生严重的心理落差和失衡,从而使一些家长道德观念沦落、缺失,进而直接影响到孩子人格的健全发展。
(3)物质和精神在消费需求上失衡。经济发展了,人们手中的钱多了,但部分家庭的消费心理还更多地注重物质消费,轻文化消费。在当前物质生活还不算小康的家庭,家长对文化的需求、对孩子人格品质的要求远不及对物质的需求,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我有钱,只要给孩子保证读书一切物质条件就算是已经尽职了。由此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养成重物质轻知识的意识而产生对学习的厌烦心理。

4.2 家庭原因

(1)家庭成员的义务感、责任感有所淡化。有的不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有的对子女的教育过分溺爱,有的期望值太高,有的则放任自流;还有的邻里关系趋向冷淡,等等。
(2)家庭成员地位的失衡。在现今的农村社会中,子女教育和子女消费成为家庭的重要目标,相反老人的精神和生活赡养退到次要的了,特别是一些年轻人组成家庭以后,就只顾营造成自己的小家庭,在经济和家务劳动上过分依赖老人,一味索取,不知回报。这种耳闻目睹的潜移默化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产生非常不良的影响。
(3)缺乏公共道德的不文明行为。农民的公共道德意识不尽人意,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时有发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之下,孩子心理素质呈病态发展,日常行为失去规范和制约,道德准则背离人生轨迹,诱发乱纪违法行为的频频发生。
(4)家长的心理问题复杂。有些心理不健康的家长对社会和他人缺乏客观、公正的认识评价,导致孩子对社会和他人的认识也表现出偏激的倾向;还有的家长借教育孩子之机将自己对社会和工作单位的不满情绪倾泻到天真无邪的孩子身上,使孩子心理蒙上莫名的焦虑、紧张和恐惧,久而久之,孩子幼小无知的心灵上就埋下怨愤和仇视。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