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医药学 >> 药效学 >冠心病冠心病患者血尿酸和总胆红素水平检测临床

冠心病冠心病患者血尿酸和总胆红素水平检测临床

收藏本文 2024-02-26 点赞:22778 浏览:9894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尿酸与总胆红素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对象及研究组中不同血管病变组血清中血尿酸、总胆红素以及血脂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健康人群相比,研究组冠心病患者SUA、TC、TG以及LDL-C水平均明显提高,而TBIL和HDL-C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随着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的扩大,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而总胆红素水平呈负相关。 结论 血尿酸与总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二者可以作为冠心病患者实验室诊断的参考指标,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患者病情的严重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冠心病;血尿酸;总胆红素
[]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3-0083-02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作为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受性别、家族史、吸烟、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脂代谢紊乱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随着临床检验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体内血清血尿酸和总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患者之间的关系引起了越来越多医学工作者的关注。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和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的检测,以期为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2011年3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68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87例,女81例,年龄48~73岁,平均(64.29±10.57)岁。所有入选对象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测,结果以左冠状动脉主干(LCM)、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以及右冠状动脉(RCA)中至少存在一支内径狭窄≥50%确诊为冠心病。所有患者均排除肾功能不全、肝胆系统疾病以及严重糖尿病等免疫性疾病。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15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82例,女68例,年龄46~75岁,平均(65.14±11.27)岁。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比例和平均年龄方面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于晨起禁食12 h后,采用真空管抽取肘正中静脉血3~5 mL,(3000~3500) r/min离心5 min分离血清。采用美国雅培Aeroset自动生化分析仪,钒酸盐氧化法测定总胆红素(TBIL),酶法测定血尿酸(SUA)、总胆固醇(TC)以及甘油三酯(TG),直接法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研究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其中左冠状动脉主干(LCM)、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以及右冠状动脉(RCA)中存在一支狭窄的患者为单支病变组(53例),2支存在狭窄或左冠状动脉主干存在病变者为双支病变组(55例),其余累及3支及其以上病变者为多支病变组(60例)。

1.3 评价指标

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以及研究组中不同支数血管病变组患者血清中血尿酸、总胆红素以及血脂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并输入SPSS 1

3.0软件,采用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与研究组血清中血尿酸、总胆红素以及血脂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与对照组健康人群相比,研究组冠心病患者SUA、TC、TG以及LDL-C水平均明显提高,而TBIL和HDL-C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研究组中各组血清中血尿酸、总胆红素以及血脂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与对照组健康人群相比,单支病变组患者SUA、TBIL、TC、TG、HDL-C以及LDL-C水平变化均不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双支病变组患者SUA、TG以及LDL-C水平均明显提高,而TBIL和HDL-C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 = 3.74、4.81、6.71、4.55、12.88;P < 0.05);多支病变组患者SUA、TC、TG以及LDL-C水平均明显提高,而TBIL和HDL-C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 = 7.23、8.24、7.33、10.87、6.71、15.41;P < 0.05)。与单支病变组患者相比,双支病变组患者TG和LDL-C水平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5.03、4.67,P < 0.05),其余指标变化不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支病变组患者SUA、TC、TG以及LDL-C水平均明显提高,而TBIL和HDL-C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 = 5.88、6.79、4.12、8.79、3.75、7.52,P < 0.05)。与双支病变组患者相比,多支病变组患者LDL-C水平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3.82,P < 0.05),其余指标变化不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要求{#GetFullDomain}

 3 讨论
血尿酸是人体内嘌呤化合物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多年来,许多国内外学者均发现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之间存在着某种复杂的相互关系[3]。相关的作用机制可能包括:①在血液中,血尿酸的物理溶解度很低,当其含量升高时即可微结晶容易析出而沉积于血管壁内,因而对血管壁内膜造成损伤[4];②血尿酸对血小板起到激活作用,对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起到促进作用,进而导致了血栓的形成;③血尿酸还能够促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脂质类物质的氧化及过氧化过程;④血尿酸增高还能够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动脉壁,而对动脉壁造成损伤进而引起动脉硬化,起到了促进炎症和血栓形成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提高,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的扩大而升高,说明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关研究表明,胆红素作为机体内重要的内源性抗氧化剂,适量浓度的胆红素对LDL-C氧化修饰起到抑制,其与白蛋白结合后,能够在血管内外直接清除氧自由基而阻止细胞氧化。总胆红素是人体血红蛋白分解代谢的产物,可作为临床肝胆及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指标之一。其与冠状动脉硬化性疾病相关的作用机制可能包括:①总胆红素能够增加胆固醇的溶解,并促进胆固醇从胆汁中排泄,从而降低体内胆固醇的含量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5];②总胆红素能够抑制脂质类物质的氧化;③总胆红素能够降低补体的活性而消弱补体参与免疫反应,进而对动脉样硬化的发生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的扩大而降低,说明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综上,血尿酸与总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二者可以作为冠心病患者实验室诊断的参考指标,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病情的严重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陈孟英,秦勤,殷雅琴,等. 血清尿酸和总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04,4(3):160-162.
王小娟. 血清C反应蛋白,尿酸和总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临床探究[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1):1916-1917.
[3] 周卓,杜容. 血清尿酸和总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关系探讨[J]. 浙江实用医学,2009,14(1):27-28.
[4] Montalcinil T,Gorgonel G,Gazzaruso C,et al. Relation between serum urie acid and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in healthy postmenopausal women[J]. Intern Emerg Med,2007,2(1):19.
[5] 覃茜,唐任光,蔡奎,等. 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胆红素和尿酸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J]. 右江医学,2008,36(1):20-21.
(收稿日期:2013-03-18)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