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新闻传播 >> 比较新闻 >谈谈说话自媒体时代我们如何说话?

谈谈说话自媒体时代我们如何说话?

收藏本文 2024-04-18 点赞:4197 浏览:1089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自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信息传播格局,为话语权的开放提供了广阔平台,自媒体话语权也应运而生。本文重点探讨了自媒体环境下,话语权的失范现象,进而提出规范自媒体话语权的建议,以期实现自媒体话语权合理、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自媒体话语权规范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微博、手机等为代表的自媒体成为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影响力不容小觑。从传统媒体到自媒体的顺次更迭,不同形式的媒介在人们争取话语权中的作用大不相同。自媒体以高效、共享、自由等特点为公民话语权的开放提供了可能。不可否认,话语权向公众的倾斜应归功于自媒体的迅猛发展。然而,由于多方面原因,自媒体话语权的运用也存在各种失范现象,这大大降低了自媒体话语权存在的现实意义。由此,自媒体时代如何用好话语权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

所谓自媒体时代,是指以个人传播为主的媒介时代,形象的讲就是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可以发布消息,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这种媒介基础凭借其交互性、自主性的特征,使新闻自由度显著提高,传媒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①
博客的普及标志着自媒体时代的真正到来,尤其是随后微博的诞生使自媒体时代到达了高峰。微博为人们提供了更开放、更便捷、更自由的说话平台。人们可以利用自媒体自由的传播讯息、表达意见,使传统媒体意见领袖、引导舆论的作用被削弱。没有门槛限制,公众只需掌握最基本的操作,不必经过复杂的学习培训即可在短时间内成为自媒体用户。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信息传播格局,使普通公民拥有广阔的话语空间,成为“全民记者”。

二、自媒体时代的话语权

从字面上看,“话语权”中的“权”应该有两种含义即“说话的权力”和“说话的权利”。前者一般指“如果某人有重要事情要说,他就应该得到一个可以表达的场合。②就是说,人们可以自由的传播信息,但他的传播不一定有效。后者则不同,“权力”一词本身就隐含着一种效果的反映。所以,话语权力是指人们不仅拥有说话的机会其传播的信息还具有一定的分量。公民话语权,顾名思义就是老百姓的发言权,从广义上讲,指的是不同人群在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以及各类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发言权,是一种表达权和参与权的体现,区别于政府话语权、媒体话语权。自媒体上的话语权从属于公民话语权的范畴。
去年,“7·23”动车事故发生后,乘客用发微博发出了动车出事的第一条信息,让公众更让传统媒体见证了自媒体的威力。但是,在多数情况下,人们通过自媒体发布的信息集中于生活琐事、个人情绪的表达等,传播价值较小。不仅如此,手机、微博等自媒体形式还经常异化为散布谣言的机器。所以,自媒体话语权更多的只是说话权利,“权力”属性基本没有。通俗地讲,人们只获得了一个在自媒体上说话的场合,说的多是没有传播效力的“废话”、“空话”、甚至是“检测话”。

三、自媒体环境下,话语权的失范现象

较比传统媒体,自媒体具备及时性、便捷性,交互性等优势。它威胁着传统媒体的生存,却加速了信息的流动,拓宽了公民发布信息、表达意见的渠道。提高了公民参与社会事务的自主意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总体来看,这是时代进步、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势必推动社会政治建设。
然而,自媒体开放、自由的特性也极易导致话语权的滥用,进而出现一系列失范现象。

1、利用自媒体发布、传播谣言

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环境发生着巨大变化,各种矛盾的力量彼此交织,利益冲突不断激化,泛滥的信息常常使公众眼花缭乱。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公众想要知晓、解读现实世界的心情更加迫切。
大众传媒理应肩负起检测社会环境、及时传播讯息的责任。主流媒体虽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更高的公信力、更强的权威性,却时常在涉及焦点、难点问题时,遮掩回避、缺席失语。主流媒体的躲闪让事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急于了解情况的公众只得转向手机、微博等自媒体。别有用心的人正是利用公众这一心态,通过自媒体散布谣言。受媒介素养等制约,一般受众不可能对讯息进行追踪阅读,往往只看到一点就利用手机、网络转发,制造放大效应,给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诸如“金庸被去世”、“鲁迅作品大撤退”等检测新闻都源于微博。日本“3·11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国内有不法商贩利用手机、微博散布了“吃碘盐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答辩www.udooo.com

可以防辐射”的谣言,引发了国内大面积抢购市场碘盐的浪潮,严重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由于自媒体极度开放、自由,“把关人”作用微乎其微,从某种程度上讲,自媒体正渐变为谣言的发源地、集散地。可以说,自媒体查重正在“异军突起”,并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2、利用自媒体侵犯他人权益

以手机、微博、论坛为代表的自媒体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平台,门槛低、限制少,人们可以利用自媒体自由发布信息、表达意见。但是,畅所欲言不代表为所欲为,利用自媒体散布侵犯他人隐私权、名誉权等合法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这也成为滥用自媒体的突出表现。
今年8月21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原系主任邹恒甫,在其实名认证的微博上爆料:“北大院长在梦桃源北大医疗室吃饭时只要看到漂亮怎么写作员就必然下手把她们,北大教授系主任也不例外。所以,梦桃源生意火爆。除了邹恒甫,北大淫棍太多。”③消息发布后,引发网友转发狂潮,一天之内,该微博被转发近四万条,评论超过7000条,一时间成为舆论焦点。事后,由于邹恒甫一方没能拿出相关证据证明爆料属实,经多方调查取证,目前来看,邹反映的情况并不真实。因此,该爆料有侵犯他人名誉权、恶意诽谤之嫌。北大认为邹恒甫歪曲事实、误导舆论,已经起诉邹恒甫,以正北大清白,还网络秩序。
对于事件当事人的孰是孰非,我们不做评判。就事论事,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利用微博发布事关他人名誉的消息,不仅超越了正常的舆论监督,而且也破坏了网络秩序,贬低了自媒体的公信力,情节严重的也有可能触犯法律。利用自媒体散布侵权消息再一次暴露了自媒体随意性强、缺乏自律、“把关人”缺位的弊端。

3、利用自媒体制造焦点,引发轰动效应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对新闻的喜新厌旧是受众的共同心理。凡是内容新、表现手法新的新闻都容易受到受众的亲睐。”④很多时候,传统媒体刻板的正面报道极易令受众厌烦,所以,自媒体上的自由、开放的信息传播方式让公众眼前一亮,自然会受追捧。有时自媒体就像一个鱼龙混杂的“大染缸”,各种各样的消息都能通过自媒体传播、放大进而引发围观。
前不久,娱乐明星霍思燕、黄奕在微博上展开了隔空骂战,双方互相爆料,言辞之中不乏粗俗语言,损害了明星作为公众人物的形象。同样,“打检测斗士”方舟子和80后知名作家韩寒也利用微博进行论战,双方针对韩寒的抄袭质疑互不相让,一度引发粉丝在微博上“互掐”。像这样的微博论战在短期内可以制造焦点话题,引发“全民围观”,但也迎合了公众的“审丑心态”、“猎奇心理”,最终必将流于肤浅,扰乱自媒体正常运转秩序。
四、自媒体环境

源于:科技论文www.udooo.com

下,如何用好话语权
尽管自媒体话语权的使用存在诸多问题,但是,不可否认,自媒体话语权的出现与发展在强化舆论监督、推进政治方面做出了贡献。新兴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是正常现象,在正确认识问题的基础上,采取措施净化自媒体使用环境,让公众用好话语权才是更重要的。

1、加强监管,完善相关法规

自媒体的迅猛发展深刻影响了公众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改变了社会的话语模式。自媒体较比传统媒体而言,更有条件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公众对其依赖程度不断增强。经济、文化、生活等领域的资讯源源不断的由自媒体传播,甚至较为敏感的政治领域,在自媒体上也变得异常开放。人们知无不言、知无不传,几乎没有言论禁忌。
舆论多元化是一个社会的重要标志,但是多元的舆论中难免有激进的、消极的、负面的甚至是威胁国家和谐的言论。因此,面对自媒体的强劲发展,国家应当从宏观上进行政策调控,制定专项法律法规,规范自媒体的信息传播。比如,细化自媒体发布、传播谣言的相关法规,具体到责任人、处罚标准等。此外,可以增设媒介教育课程,在学校、社区等普及媒介教育,提高公民的媒介素养。

2、提高自律意识,珍惜话语权

由于自媒体是新兴事物,较为年轻,人们在管理运用新媒体时缺乏经验、缺少自律意识。加之,在中国,多数公众甚至包括社会名人在内都没有接受过媒介素养教育,缺乏科学的、合理的运用媒介的能力,对媒介提供的信息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和解读。当自媒体这种自由传播信息的渠道向大众开放后,人们急于享受自由表达的快感,缺乏自律意识,出现了滥用自媒体话语权的现象。
要尽量避免自媒体运用过程中的话语权失范现象,从根本上讲,应该从自媒体信息发布的主体出发,加强自律。自媒体信息发布者包括作为自媒体使用者的个体,提供自媒体怎么写作和管理的机构。同样,自律的主体也包括两个环节,一方面是自媒体使用者自身要传播积极、健康的资讯,不传播、不转载有悖于社会健康发展的信息。加强个人媒介素养,提高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增强社会道德感、责任感。
另一方面自媒体怎么写作商应该加强相关技术方面的监管,肩负起“把关人”的职责,通过“事前把关”将不良资讯扼杀在摇篮里。同时也应承担对自媒体用户的教育责任。定时发布相关资讯,提醒广大自媒体用户加强自律,对经常违反信息发布原则的用户适度惩戒,比如,屏蔽其、列入黑名单以限制他的话语权等。□
参考文献
①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702924

1.htm

②张隆栋、傅显明:《外国新闻事业史简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21
③邹恒甫新浪微博,2012-8-21
④刘京林:《新闻心理学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
责编:叶水茂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