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八年级数学教学 >关于数学课堂提问教学

关于数学课堂提问教学

收藏本文 2024-02-16 点赞:3432 浏览:1038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提问是一种有助于学生探究学习的重要方法。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揭露学生认知中的矛盾,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因而课堂提问这种教学方法被许多老师广泛运用于各科教学中。弗洛特伊德以及莫野的研究表明:在所有研究的课堂上,教学程序的核心是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以及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所作出的反映。笔者发现,在一节课上众多的提问中,记忆性问题占了一大部分,仅要求根据书本做出回忆或者对事实作出回答,而很少要求学生作高水平的思维。究其原因,教师把提问作为课堂实施的推进手段,让提问帮助自己完成教学预案。教师只关注教学环节是否顺畅,课堂实施中只是期待预设的完成,而很少关注提问的目的是什么,是否有效,学生通过回答这个问题思维是否得到锻炼……看似热闹顺畅的课堂表面,却造就了无效或者低效的课堂。如何保证课堂提问教学的有效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确保问题的有效性,有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提问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推动学生进行集体或者独立的探究活动。这里的参与是指通过积极的探索和动脑思考才能作答。这种提问从内容上看属于高级问题。以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提问相应分为知识型、理解型、应用型、分析型、综合型、评价型六类。其中知识型的问题属于典型的低级问题。教师必须帮助学生,使他们学会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自己亲身经历的难题,并能有效处理那些比较生疏的问题。可见课堂上有效的问题是指为某种目的去处理和加工信息的问题,学生需要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等高级思维形式来回答。
例如,《转化》的教学。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
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屏幕。
师:不错,同学们很会观察。(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那我们就先来解决几个问题:(出示一个小正方体)怎样求它的体积?
生:直接量出棱长。(生上台量出是

3.3厘米。)

(全班计算体积,说出答案是3

5.937立方厘米。)

(教师出示一个球形容器。)
师:怎样求它的容积?
生1:把这个容器装满水,倒进一个正方体的容器中,再去求这个容器中水的体积。
生2:把装满的水倒进一个有刻度的烧杯中,直接目测水的体积。
(教师请一名同学现场演示。先在球形容器中装满水,再量出水的体积。容积是400毫升。)
师:我们是怎样求出这个容器的容积的?
生:将

摘自:硕士论文开题报告www.udooo.com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成水的体积。
师:对。这用到了一个重要的策略——转化。(教师板书转化。)
师: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很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用转化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教师在课的伊始,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入手,让学生说说如何求一个正方体木块的体积,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来求出计算体积的方法。接着出示一个不规则的容器,让学生思考如何去求这个容器的容积。这时学生的智慧火花被激发出来,他们乐于参与,敢于参与,就像案例描述的那样……虽然测量方法不同,但老师抓住了本质,进一步提问,找出这些方法的共同点,把不规则的容器转化成规则的立体图形来进行计算。引入的重点是怎样计算不规则容积,让学生遭遇困惑,确定转化的方向,对转化策略进行初步体验与主动应用,为下面新课的实施打下基础。这个环节在新课教学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如何问,问什么,教者都要了然于心。让学生从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教师通过提问把学生领上了乐于探究的征途。

二、确保问题的序列性,有助于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意志力。”[3]这就表明在教学中应该关注两件事情:一是向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使他们有机会经历克服困难的活动,二是让他们在从事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或者解决相关的问题,或者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思路,或是解决部分问题,或者得到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尽量提供一种“阶梯式”的问题串,使得每一个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面临挑战的机会和经历,从而锻炼其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阶梯式的问题串,不是随意而为的,而应当是递进式的、有层次的、有节奏的、前后衔接的、相互呼应和逐步深化的。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紧紧围绕主题,逐步深入开展学习探究活动。
例如,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的教学。
师出示题:抢答189-7-7-7……
师问:“可以减去多少个7?”
随后教师出示教学例题1:两个不规则平面图形,请学生猜一猜面积是否相等?
多媒体课件出示图形:
师:先不忙着回答,同桌先讨论交流。
投影演示图1:把上面的半圆先分割,然后向下平移5格后这幅图就转化成了长方形。
投影演图2:把下面左右两个半圆先分割,然后分别旋转180度,这幅图也转化成了长方形。这样一比,发现它们的面积相等。有其他方法可以把左边的图形变成长方形吗?(交流)
师:刚才这两个图形分别是怎样转化的?在这转化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小结:像这样把不规则图形变成规则图形来解决问题,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课堂引入以上抢答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把减法转化成乘法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随后教师出示教学例题1,在这里,老师并不急于让学生说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现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的方法。学生在思考、交流、反馈、验证、演示中确立转化策略,即通过分割、平移、旋转可以把不规则的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此处授课还有一亮点,学生在以往探索面积计算方法时,已掌握通过割补图形进行等积变换的方法,因而学生解答例题1时都是将这两个不规则图形通过平移、旋转转化成长方形,并没有出现原教科书中提到的数方格的方法。面对课堂的生成,教师此时并没有生硬地让学生回过来进行数方格,而是反问:“为何不用数方格的方法?”学生回答:“数方格麻烦。”教师在这儿水到渠成,渗透转化的关键就是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三、确保问题的精要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水平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4]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高标准的要求:课堂提问不仅要讲求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上述要点即提出问题要有序列性,但是不等于问题越多越好,越全越好。这里提出的精问就指教师要注重提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精心设计和提炼一些富有启发性、情感性、变通性、挑战性,富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扩大思考范围,提高思考层次。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抓住数学知识的关键(重点、难点)与本质,尽可能设计容量大的问题,避免问题过于繁琐、直白,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密度与效度,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的目的。
例如,《圆的周长》的教学。
师:什么是圆的周长?
生:(犹豫)指圆的一周。
师:是一个圆,谁能来指一指?
(拿出一个学具圆,让学生互相指一下。)
师:你能描出一个圆的周长吗?拿出学习纸描一下。
师:你能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吗?(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的叫做周长。)
师:怎么求圆的周长呢?(让学生在小组里先讨论一下。)
操作实验:

1.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测量圆的周长,并作简单的交流。

2.全班交流

(1)绕线法:一周 → 拉紧→ 捏住→ 剪开,测绳长就是圆的周长。
(2)滚动法:确定一点开始滚动再到这一点停止,正好一周,测得这一段距离就是圆的周长。
(3)绕软尺:用软尺绕圆一周读出对应的刻度就是圆的周长。
小结:以上同学用绕线的方法、软尺测量的方法和滚动的方法(多媒体演示),得到了圆的周长是15.7厘米 。像这样的绕线法、滚动法等都是把围成圆的曲线转化为直线,虽然这两种方法不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种方法可以概括为:化曲为直。
师:是不是所有圆的周长都可以用以上的方法来测量呢?(拿出一个连线小球,绕一点甩开,小球的轨迹成圆。)
师:你看到圆了吗?怎样测得这个圆的周长呢?用绕线、滚动等

源于:论文大全www.udooo.com

方法行不行?(生答:不行。)由此可见,以上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求圆的周长呢?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先来猜测一下圆的周长的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系?你能利用你的学习经验说一说吗?
《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要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试验等活动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具有现实背景的活动中去研究、去探索,从而培养学生探索与创新的精神,运用数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数学家欧拉也曾说过,“数学这门课程,不但需要观察,还需要试验。”本着以上理念,采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把时间与空间尽可能地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能动性。通过提出几个大容量的、精要的、富有挑战性和价值的问题,来锤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在量的积累下产生质的飞跃,从而提升思维品质。
课堂没有固定的模式,课堂提问也不尽相同。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创造出有效的丰富多彩的课堂提问。课堂提问熔铸了教师高瞻远瞩的智慧,闪烁着教学风格的光华,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因此,不管采用什么形式的课堂提问,都应当在传授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诸方面取得最佳效果。只要在教学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心弦,让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为整个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就是成功的课堂提问,就是有效的课堂提问。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