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语文教学 >《道德经》水意象审美内涵

《道德经》水意象审美内涵

收藏本文 2024-03-08 点赞:28027 浏览:13031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重柔弱而轻刚强是老子哲学的主要特征之一,而柔弱正是水最显著的特征,也是“道”的属性。对柔弱的固守完成了个体生命的超越,弱而胜强,柔而胜刚,处下而又开阔,显道而又不伪,柔弱却又坚韧,达到一种超越性的生命状态,实现了审美化的生存。
关键词:道德经水审美内涵
重柔弱而轻刚强是老子哲学的主要特征之一,而柔弱正是水最显著的特征,在老子的哲学中,水意象体现出的是柔弱的品格。“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道德经》第8章),《荀子·儒效》篇:“至下谓之地。”也就是说,水柔弱处下,甘于停留在卑下、低下的地方。水又是好深藏的,《广雅·释诂》三:“渊,深也。”水渊深而多藏,但又含而不露,总是虚怀若谷,从不自我夸耀。水又是柔慈的,她生养哺育万物但又利万物而不争;水柔的特性,又使它随物成型,能随物之曲直方圆而变化,“善治”、“善能”、“善时”,精

源于:毕业生论文www.udooo.com

简清净,适应圆通,任其自然,顺时任运,于时迁徙,应物变化。水的处卑守下,水的沉静渊深,水的虚怀若谷,水的柔慈顺应,是水之柔弱品格的具体体现。
柔弱是水的特性,也是“道”的属性。“弱者道之用”(《道德经》第40章),老子认为“道”就是以柔弱顺应自然为主要特征的,“弱”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最高法则。“道”无名无形,超越于我们的感觉和知觉而存在,然而在它作用于万物时,却表现出了它的创造力和规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第42章)就是它的创造力和运动规律的表述。在老子看来,“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和始源,是“道”创生了万事万物,它循环往复的运动,物极必反,无穷无尽,万物就在这种对立统一中发展变化。然而“道”发挥作用的方式却是“弱”,“道”之创造万物及其运作是以柔弱顺应自然为主要特征的,没有丝毫的勉强和造作,就像柔弱的水一样,化育万物,却又甘居下位,从不因为自己化育万物而居功自傲。正由于“道”所表现的柔弱,使万物并不感到是强力被造的,而是自生自长的。
“柔弱”既是水的法则,又是力的象征。在老子看来,“柔弱”绝对不是懦弱和软弱,而是柔韧,是似弱实强,柔弱胜刚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道德经》第78章),水性至柔,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能比过它。它穿石走岩,以柔克刚,无坚不摧;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去以后就变得僵硬。草木活着的时候,体质是柔脆的,死去的时候,体质就变干枯了;“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道德经》第43章),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奔驰在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内,无形的力量能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
老子认为生命的理想状态就是柔弱。他发现成长的东西虽都是柔弱的,但却充满了生机,内含着无比坚韧持久的生命力;事物发展到成熟期,刚性增强,虽然外表强大了,却失去了生机,这种强大是走向死亡的开始,是脆弱的,似强实弱。老子得出结论“强大处下,柔弱处上”(《道德经》第76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道德经》第78章),水之所以能击败强物,不仅在于它柔弱的外表,更在于它的韧性,所谓“水滴石穿”。所以柔弱有一股强大的韧性,这韧性足可以推毁一切,当它推毁一切的时候,它的力量得以充分的体现,由此来证明它才是真正的强者,老子由此得出结论:“柔弱胜刚强”(《道德经》第36章),所以老子所说的“弱”并不是软弱或懦弱,而是柔韧,是坚韧不拔、持续不断的深层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对柔弱的固守完成了个体生命的超越。老子“柔弱”的主张,是建立在对柔与刚、弱与强的辩证理解之上的。“反者道之动”(《道德经》第40章),老子认为在事物内部,柔与刚、弱与强这两对矛盾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道德经》第22章),忍受委屈就可以保全,弯曲就能直伸,地处低洼就能够充盈,拥有的少才能得到,得到的多反而使人陷入困惑。所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道德经》第12章),色多使人目盲,音多使人耳聋,味多使人失去味觉,可见多之害处。所以曲、枉、洼、敝是人所当处的最好境地,这个境地既能远祸,又能得福,同时又能保全自己。而当人处于全、直、盈、新的境地时,就会招致毁、折、倾、污的结果。曲、枉、洼、敝都属于柔弱的一面,处于柔弱状态的生命着力于自身内在生命力的凝聚,不外显自我,所以它的生命力持久而顽强。全、直、盈、新则属于坚强的一面,处于坚强状态的生命,刚强的自我使其生命力迅速的耗溢于外,由于缺少内在生命力的凝聚,其生命是短暂而脆弱的,难保自身的长久。所以柔弱带来生命,坚强走向死亡。唯有守住柔弱,才能趋于刚强。固守柔弱的真谛就是放弃刚强,与物婉转,像水一样处于下位,利万物而不争,直面于“道”,生命因此更开放、更包容,具有超越的动力,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无限的可能性,个体生命在柔弱中完成了超越性改造,弱而胜强,柔而胜刚,处下而又开阔,显道而又不伪,柔弱却又坚韧,达到一种超越性的生命状态,实现审美化的生存。
注释:
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介》,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40页。
(沈香萍青州山东省潍坊工程职业学院262500;马振洪山东省临朐县工贸职业中专26260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