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多媒体教学 >简谈信息技术PBL教学方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结论

简谈信息技术PBL教学方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结论

收藏本文 2024-02-10 点赞:35779 浏览:16136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作为基础教育领域中最年轻的课程之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当前,许多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依然沿用从计算机学科中继承过来的教学模式或简单借用诸如语、数、外等传统学科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是极不相适应的。如何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效率,如何把学生培养成真正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才,是广大信息技术课教师应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初步探讨了PBL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1671-7503(2013)05-0020-04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传感技术等组成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已经真正进入了信息化社会。在以数字化生存为基础的信息化社会中,人们的生产、生活、交往、学习等都呈现出全新的面貌,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全新的数字化生存方式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给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了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世界各国在教育中大多都注入了与信息化有关的教育内容。在我国,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成为九年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中的四个必修内容之一。开设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初中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了义务教育的重要任务。但是,作为基础教育领域中最年轻的课程之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与传统课程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当前,许多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依然沿用从计算机学科中继承过来的教学模式或简单借用诸如语、数、外等传统学科的教学模式进行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工作。这些教学模式在其他学科中被广泛应用有其自身的道理,但因许多信息技术教师简单机械地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照搬这些传统的教学模式,致使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这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极不相适应。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效率,如何把学生培养成真正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才,是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应深入探讨的问题。为了适应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让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拥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本文拟初步探讨PBL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基于问题的学习及其特点

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美国医学教育中,由于它在促进学生对新问题的概念迁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有相当突出的表现,后来逐渐被其他领域所接受和采用。随着实践的验证和理论的不断完善,PBL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在我国,PBL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所接受和采纳,基于PBL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在不断深入,与PBL模式相关的论文在报刊中时有出现。
作为一种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教学模式,PBL模式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理念。它强调“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或真实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PBL教学模式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其一,强调“学”的重要性,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其二,强调学生的“学”是基于问题情境,而非简单的知识传授,将学生的学习与现实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体现了学习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的教育理念;其三,强调学生的“学”是以小组合作等集体式的学习方式进行,否定了单打独斗式的学习思想,这一点,在当今世界,显得尤其重要,如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没有一个人可以成为如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式的百科全书型人才,人们的工作生活实际情况不可能也不需要教育将人培养成全科型人才,PBL模式强化了个体作为小组“成员”的意识,遵循了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为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社会属性的“社会人”奠定了基础;其四,PBL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的辩证关系:知识的储备数量和质量是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能力的形成是学习知识的目标,同时,能力的形成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牢固地记忆知识,可以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可以让学生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系统化、网络化的知识结构。PBL强调了“知识”与“能力”的辩证统一,PBL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中注重知识传授不注重能力培养的否定。
总之,PBL教学模式是以问题情境作为教学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模式。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PBL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培养有效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通过实施基于PBL的教学活动,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持续地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主动参与精神,保证学习效率

摘自: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www.udooo.com

和对学习成果提供及时反馈。从群体共同发展的角度来看,PBL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具有积极的意义。PBL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但能提高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交流与表达水平,使学生成为一名成功的合作者,而且能以学生个体的不断进步带动群体的共同发展,群体的共同进步督促个体向更高更全面的方向发展。

三、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1.PBL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达成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的工具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由于其学科本身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很难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了提高教学效率,顺利达成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寻找适合的教学模式是我们不二的选择。下面是笔者采用P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一次尝试。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我们往往遇到各种问题情境,如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3章《制作作文选》的教学,这是一个复杂而又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情境。学生要制作一本作文选,内容涉及制作作文选的封面、卷首语、目录、正文和封底等操作。我们知道,作为一本作文选,作文来源应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要求学生利用课堂时间录入大量的作文既不现实也没有实际意义,同时也不利于教学活动的继续开展,为收集作文素材,每个学生撰写一篇电子文档,然后全班同学将各自的作文在局域网上共享是理想的选择方式。作文选在制作过程中,往往需要设计制作很多页,学生利用课堂时间完成一本完整作文选也是不现实的,因此,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作文选的制作是最佳的选择,这些都符合PBL教学模式的适用条件。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PBL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通过几节课的学习,不但学会了收集、编辑、修饰文档的操作技术,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也大大加强,每个小组最终都能提供一本优质的作文选电子稿作品。在《制作作文选》的教学中,笔者运用PBL模式进行教学,促使学生构建灵活的知识体系

源于:论文要求www.udooo.com

,发展了他们的高层思维能力,促使他们成为自主的学习者与有效的合作者,学生不但获得了知识,也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圆满地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情境,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PBL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恰当运用有助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达成,与其他教学模式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

2.PBL教学模式能更好地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特点结合

由于与计算机技术的紧密联系,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很难与信息技术的这些特点结合起来。PBL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开放的学习中合作交流,无论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检测设、验证检测设、以及反思和评价等都是围绕学生进行,学生是学习主体。同时,PBL中的学习又是开放的,在确定了需要研究的问题后,由学生直接操作活动材料进行学习,无论是学习进程还是结果,都存在不确定性,当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新的、有意义的、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时,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促使他们进一步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积极掌握与问题情境相关的信息,并灵活运用自身的知识体系积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如前文所述《制作作文选》教学实例中,笔者让学生以资源共享方式分享各自的作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与同伴合作交流,很快就学会了FTP共享、普通共享和电子档案袋共享等方式,有些学生更创造性地提出一些新的共享方法,如申请公用邮箱、网盘等。由于以学生为中心和实施开放式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较高,探究意识强,并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实践操作能力得到大大提高。因此,PBL教学模式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能与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结合起来,它的应用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价值,是适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特点的一种教学模式。

四、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教学过程

PBL教学模式究其根本来说,是一个基于问题情境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何将PBL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呢?在活动的初始阶段,笔者一般利用课前的时段给学生介绍使用PBL学习方式的目的、程序、形式,同时告诉学生做什么、怎么做、怎样评价小组的学习成果、怎么评价个人的学习成果等,使学生对PBL的学习模式有初步的了解。在活动的实施阶段,按以下几个步骤组织教学活动:

1.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

PBL模式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在老师和同伴的帮助下,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分析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技能,分析自身的拥有与不足,在分析的基础上积极利用学习资料,主动、积极学习新知识,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完成意义的建构,并利用新的知识体系有效地解决问题和反思评价。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情境。情境的呈现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如讲一个故事,放一段视频,听一首乐曲,呈现一个与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真实生活场景等等,并用少量的信息表述问题,以便让学生知道将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要尽量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以便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教学引入阶段讲述关于国际象棋发明的传说,提出国王需要拿出多少麦粒奖励宰相,如何运用EXCEL快速计算麦粒数的问题,师生共同分析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这个问题的个人体验,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如运用数学方法应该如何计算等,加深学生对问题情境的理解认识。

2.界定和分析问题,确定学习小组及布置探究内容

由于具体问题的真实性和复杂性,针对初中学生分析能力所限,教师应进一步分析或引导学生共同分析问题情境,通过师生或生生合作寻找出问题的实质,进行问题的界定和分析。例如,教师播放一段“嫦娥一号”发射过程的实况录像,提出如何才能有效获取与“嫦娥一号”发射有关的信息这一命题,师生共同分析,界定出有效获取信息这一命题涉及到:如何对信息的需求进行分析?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哪些?如何运用因特网快速获取信息?对获取的信息如何进行甄别和引用?如何实施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有效管理等等,达到全面界定问题和分析问题。
在正式开始探索问题之前,教师需要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分组可以采用随机分组、同质分组、异质分组等方式,具体采用哪种分组方式,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预先确定。在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学习小组还可以在组内进行分工合作,组内进一步分工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不同特长和优势,为问题的顺利解决奠定基础。同时,教师可以指定一名组长或由小组成员自由选举产生一名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小组成员的学习活动。小组内各成员也需要有明确的分工,每位成员要有明确职责。教师可以预先设置好小组成员分工表(空表)等分发给学习小组,方便学习小组确定小组的情况和各成员的职责等,教师应督促组长保证所有的学习者都有自主探索的机会,并能积极投入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去。根据问题的复杂程度不同,可要求各组共同努力完成一件或多件任务,或各小组独立完成某一任务后,与其他小组共享信息,最终形成一个全面解决问题的方案。

3.分工协作,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

在学习小组确定以后,成员进行讨论、分工,主要任务是再次明确问题,将问题细化为一个个子问题后分配给小组每位成员。小组成员根据自己分配的任务进行探究学习,得出结论后小组成员进行第二轮讨论,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以及发现的新问题。第二轮讨论中,学生要明确问题解决的进展情况,有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尚待解决,同时,学生在讨论中还要反思自我,评价小组成员的成果,达成共识。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那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让他们与小组成员共同进步。

4.展示和汇总成果,汇报探究结论

展示的成果可以是多样的,包括小组对解决问题的建议、推论、方案等,也可以鼓励学生简单地阐述自己或小组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也可以询问某些小组、某些学生的某个想法是怎么与事实相联系的。如果有些学生或者小组到展示成果时,依然没有形成问题的解决方案,可以鼓励学生汇报目前的进展以及存在的困难,让所有学生帮助出谋划策,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在资源、方法、过程、成果等方面相互支持和共享。汇报时,各小组利用各种不同形式来报告本组获得的结论、得出结论的过程、提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最后还要指出尚未解决的问题。汇报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可以使用电子文档、幻灯片、网页、动画、或者由组内成员亲自操作示范等等,也可以形成简单的书面报告,如调查报告、操作步骤等。

5.评价、总结和反思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如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对学习小组的评价,除了对解决方案进行评价,还需要对小组合作情况、活动开展情况、小组成员表现等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如口头陈述、撰写书面报告、作品集成、实践操作、书面测试等。
在PBL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反思主要针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两个方面。让学生反思自己知道了什么,了解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等问题;同时,也要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反思自己对学习小组的贡献和在组内的存在问题,让学生对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位置、贡献等有比较准确的定位,针对存在的问题应反思如何进一步完善自我和提升自我。

五、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上面的论述很容易看出,将PBL模式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无疑对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对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等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缺点,PBL模式同样如此。因此,在运用PBL进行教学尝试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问题情境的设计

问题情境是PBL模式的核心,它的合适与否是PBL模式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我们需要精心构思和设计问题情境,把问题情境与学习知识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紧密结合起来。
2.准确把握教学时间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小组成员的学习活动。小组内各成员也需要有明确的分工,每位成员要有明确职责。教师可以预先设置好小组成员分工表(空表)等分发给学习小组,方便学习小组确定小组的情况和各成员的职责等,教师应督促组长保证所有的学习者都有自主探索的机会,并能积极投入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去。根据问题的复杂程度不同,可要求各组共同努力完成一件或多件任务,或各小组独立完成某一任务后,与其他小组共享信息,最终形成一个全面解决问题的方案。

3.分工协作,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

在学习小组确定以后,成员进行讨论、分工,主要任务是再次明确问题,将问题细化为一个个子问题后分配给小组每位成员。小组成员根据自己分配的任务进行探究学习,得出结论后小组成员进行第二轮讨论,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以及发现的新问题。第二轮讨论中,学生要明确问题解决的进展情况,有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尚待解决,同时,学生在讨论中还要反思自我,评价小组成员的成果,达成共识。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那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让他们与小组成员共同进步。

4.展示和汇总成果,汇报探究结论

展示的成果可以是多样的,包括小组对解决问题的建议、推论、方案等,也可以鼓励学生简单地阐述自己或小组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也可以询问某些小组、某些学生的某个想法是怎么与事实相联系的。如果有些学生或者小组到展示成果时,依然没有形成问题的解决方案,可以鼓励学生汇报目前的进展以及存在的困难,让所有学生帮助出谋划策,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在资源、方法、过程、成果等方面相互支持和共享。汇报时,各小组利用各种不同形式来报告本组获得的结论、得出结论的过程、提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最后还要指出尚未解决的问题。汇报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可以使用电子文档、幻灯片、网页、动画、或者由组内成员亲自操作示范等等,也可以形成简单的书面报告,如调查报告、操作步骤等。

5.评价、总结和反思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如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对学习小组的评价,除了对解决方案进行评价,还需要对小组合作情况、活动开展情况、小组成员表现等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如口头陈述、撰写书面报告、作品集成、实践操作、书面测试等。
在PBL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反思主要针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两个方面。让学生反思自己知道了什么,了解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等问

源于:查抄袭率怎么发表论文www.udooo.com

题;同时,也要让学生反思自己
由于班级授课制的时间局限性和PBL模式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运用PBL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时间的安排是一个难题。对于时间安排问题,我们可以从教学内容整合与利用学生课余时间两方面入手进行解决。一方面,我们可以将多个章节内容有机整合,从整体上安排教学进度和时间分配;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将课前预习、课中学习与课后总结反思结合起来,以此有效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解决时间局限。

3.调动学生在PBL教学模式下进行学习的兴趣

对于PBL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习惯于传统学习模式的学生不一定都喜欢,教师应对这些学生多给予指导和支持,提醒学生要经常进行反思、小结和回顾。总之,学生不喜欢或不适应的时候,教师需要认真分析,查找原因,给学生更多的外部因素激励,对这种学习方式做到由“扶。到“放”的一个自然发展过程,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和勇敢尝试,充分激发他们利用PBL模式进行学习的兴趣。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