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高中德育 >简谈认知利用思品课堂构建学生道德认知结构

简谈认知利用思品课堂构建学生道德认知结构

收藏本文 2024-01-20 点赞:4542 浏览:1041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学校是学生构建道德认知结构的重要场所,思品课堂是发展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主战场。如何根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特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加强情感培养,提高德育实效,是当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值得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思品课堂;学生道德认知;道德研究
当代心理学与道德教育研究表明,道德的力量在于情感与理智的结合。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生的情感培养,使师生之间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
科尔伯格将心理学的研究与哲学观点联系起来,整个研究过程遵循着“心理学理论—教育实践—哲学反思”的逻辑顺序,建立起了一套有独特见解的德育理论体系。而我们教育的过程遵循“教育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反思”的内在逻辑顺序。思想品德课堂担当着学生德育教育的重任,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对构建学生道德认知结构起着重要作用。

一、利用道德两难的选择,帮助学生发展道德认知水平

社会的转型、经济的快速发展,面对许多社会现象,面对许多不同的道德价值观念,许多学生感到迷惑,在各种道德价值观之间徘徊。因此,教师适时地引导将是学生能否树立正确道德观的重要因素。
科尔伯格提出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他根据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提出了“道德两难法”。“道德两难法”即道德两难故事问答讨论法,就是在道德两难故事讨论中,启发儿童积极思考道德问题,从道德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以有效地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
而我们的思品课堂上有很多这样的教学机会,我们可以尝试在课堂中引入“道德两难法”,以此达到发展学生道德的判断力,起到高效的德育教育目的。
以梅州2012年初中生毕业升学考试思品试卷第Ⅱ卷非选择题24题为例:
材料一:略(国家关于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
材料二:2011年10月13日下午,2岁的小悦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辆汽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离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死亡。“小悦悦事件”引发了社会各阶层人士对道德、法律、人性等方面的广泛讨论和思考。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
(1)上述材料说明,当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还必须加强哪一方面的内容?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2)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哪些?请列举。
(3)青少年怎样才能成为有道德、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
从此题的考查中可以看出,品德教育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题中小悦悦事件正反映了当今社会中人们在他人处于危难时救与不救的抉择,在良心、责任等与自身利益相遇时的两难选择。社会生活中由于多次“检测摔”致使施救者麻烦

摘自:论文查重站www.udooo.com

缠身,说不清的尴尬局面,社会人群被教育成趋利避害的群体,出现小悦悦事件也就不足为奇了。此时,我们要让学生在两难的选择中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构建完整的道德认知结构。

二、了解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适时地构建学生的道德认知

中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过程,是其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有关道德规范方面的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我们知道,道德认识的发展是儿童道德行为成熟的一个先决条件。对于初中生而言,其道德认识处于哪一个水平,就直接决定了他们在处理有关道德的问题时,只能以相对应于认识水平的道德行为出现。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家长、教师往往以一种成人的标准去评价学生的道德行为,这就容易形成一种错误的、不公平的评价和认识。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为了能对学生的行为有一个公正、合理的评价,我们就必须先明确其道德发展的阶段水平。而在这一方面,科尔伯格的“认识—发展理论”中第二部分关于人们的道德发展阶段水平的三水平六阶段的划分无疑是我们进行判断的重要依据。他指出:人的道德发展是一个有阶段的过程。
综上,教师要分清自己的学生到底属于哪个发展阶段,根据学生的发展阶段适时地构建学生的道德认知。
以梅州2012年初中生毕业升学考试思品试卷选择题5为例:
2011年11月8日凌晨,著名音乐人高晓松刑满释放。他因酒后驾车,造成四车连环相撞、4人受伤,而被判拘役6个月、罚金4000元。他的行为( )
①没有善待自己的生命 ②没有善待他人的生命 ③没有尊重他人的生命 ④触犯了刑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此题旨在通过“高晓松事件”教育学生要遵纪守法,善待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初中生一般道德认知水平大多处于第三阶段,即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一致或“好孩子”为定向。明确了这样的认知水平,才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把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的公民。

三、加强学生社会实践,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科尔伯格认为德育就是发展某种独特的思维形式或结构,而不是传递或灌输具体的内容或行为。社会是促进道德发展的重要场所,所以加强学生社会实践,能有效促进学生道德认知的发展。
如,进行环保教育,加大绿色环境的保护力度,保护子孙后代。我教育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组织学生擦洗栏杆、标牌,消除草坪内的杂草、垃圾等。让学生在社区、楼道设立自制的回收箱,号召他们重新使用小手帕,不用一次性纸巾、水杯等。通过“美化绿化校园”“清白工程”“拒用一次性木筷”“让废电池回家”等绿色活动,来提高他们崇尚社会公德的意识和环保观念。
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学校是学生构建道德认知结构的重要场所,思品课堂是发展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主战场。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卢火.论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04.
史晓冉,杨璐燕.科尔伯格道德两难问题在教育中的运用.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11(4).
(作者单位 广东省五华县油田中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