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课堂教学 >互动高中地理教学“双主体互动”方式

互动高中地理教学“双主体互动”方式

收藏本文 2024-01-14 点赞:4241 浏览:1040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在课堂当中学会探究,勇于探究,不能只是简单的教室里的“填鸭式”的教学,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在实践教学中,我们试行的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是集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和赏识教学于一体的全新的教学理念,是真正面向全体学生、针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着眼学生未来发展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本文就地理教学中的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谈谈个人的一些见解。

一、 预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从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来看,互动式课堂教学主要表现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互动式探究教学的主体和关键是学生,如果离开了作为主体的学生,这种教学方式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教学中不能

源于:毕业生论文www.udooo.com

为了互动探究而互动,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把充分的备课转变成学生上课前充分的预习。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预习这一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古语所说的“笨鸟先飞”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当然,学生的课前预习并不是“放羊式”的,而是要求教师预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和开展,并且要告诉学生这些预习内容是要在教学中进行提问和检查的。这样的预习才能保证学生预习的真实性、目的性和有效性。首先,如果预习没有了教师的指导和检查,就会使一部分学生不知道要看什么,做什么,甚至遇到难懂的内容还会产生恐惧感和厌学的情绪。其次,如果让学生感觉预习不预习都没有关系,时间久了不仅会让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大打折扣,而且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再次,在预习过程中要让学生找一些平时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知识。比如在讲述《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工业的地域联系》一节时,结合2013年春节过后一些企业的招工难问题,让学生通过看时政杂志报纸或者询问父母等渠道,引导学生进行课堂预习:①工业为什么会转移?②哪些工业发生了转移?③工业转移与工业集聚有什么关系?
由于我省地方民营中小企业众多,很多学生的家中就办厂,通过各种途径可以了解到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上涨,中小企业招工难已经成为最近一个时期比较普遍的现象,目前仍没能得到有效改观。首先,中小企业的用工成本普遍上涨了,不仅仅是工资在提高,随着人们维权意识的提高,不依法缴纳三险一金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也增加了用人成本。其次,农民工更愿意在家门口工作,即使家乡的工资低一些。还有就是新生代农民工升级,他们不愿从事普工工作。再次,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西部部分地区也开始出现用工荒,这也是导致东部地区用工荒的原因之一。学生通过查阅一系列的网上资料、报刊资料以及预习,不但掌握了查找对自己有用资料的方法,也养成了认真阅读地理素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一步得到了锻炼,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探究:真正提高学生解决各种地理问题的能力

我们课堂教学的宗旨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不论是一些基础知识点的掌握,还是重点和疑难问题的解决,都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当然教师也要给予适当的引导。

1.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显现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要么是独立思考解决一些问题,要么是学生之间合作进行的问题式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要求学生不盲目接受和被动记忆教材或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进行自我探究,把学习过程变成一种“再次发现”知识的参与式活动。新课程改革虽然特别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但由于传统教学观念在众多教师心里根深蒂固,教师们比较担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会影响课堂效率,或者会使课堂纪律变差,从而影响教师的教学成绩,甚至会影响学生的高考成绩。这样就使得教师不敢放手,从而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所以,在大部分的课堂中还是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学生成为观众。当然,在白天和晚上大课时训练的前提下,通过教师一遍又一遍的练习和讲解,教师的教学成绩也不会太差,甚至他们的学生在高考中还能名列前茅。但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学生一旦离开了原来的环境到大学中继续深造,就会“倒下”或迷失方向,很多学生在大学中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学习或者为什么学习。要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中敢于表现自我,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对教师所提的问题进行层层分析,讲出个所以然来。教师和学生要形成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这样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得到极大的提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放下姿态,不能使自己高高在上。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以引导者的姿态出现在课堂当中。教师要学会扮演一个平等的角色,建立课堂当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平等对话的良好学习气氛。在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中相互思考、彼此交流和探讨,实现知识的传授和智慧火花的碰撞。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就能得到凸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商也得到了训练,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敢于挑战常规,敢于挑战权威,学会批判地对待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和材料,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才是我们地理课堂教学中所追求的最高目标,也是我们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性和实用性最本质的表现。

2.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新的课程改革精神要求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既不能完全替代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满堂灌,也不能完全任由学生发挥。实施高中地理新课程就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和能力。但探究什么,如何探究,却具有较大的选择性。这就要求教师选择的探究内容既要有探究价值,还要难易适度。太容易的探究内容会使学生丧失兴趣,没有足够的动力;而内容太难则会使学生兴趣下降,不利于培养学生对地理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在这个环节中,对于学生在互相合作探究中所得出的答案或者提出的一些非常有特色的见解,教师应在分析的基础上予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以此来保护他们积极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例如,在学到汽车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联系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请一位平时成绩不大理想但对赛车很感兴趣的学生在课堂中讲讲赛车的一些知识。这位学生很认真生动地讲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们大开眼界,大家都给予了赞许的掌声。这种鼓励对学生们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但会使发言的学生提高了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也会使一起合作的小组有非常强的满足感。通过这样的方式,会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整理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也会增强合作小组和班集体的凝聚力。实践证明,生动活泼的地理课堂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效果是非常理想的。

三、拓展: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

作为地理教师,自身素质是最为重要的。教师的素质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的影响。一个能够从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四个方面来提升自己的教师才能够称为教育工作中的行家。以前有教育工作者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样的话在以前的教学探讨中经常提到。但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地理教师更应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及方向,这也是学生所期望的。
地理教师要不断学习和自我总结,平时不断积累自己

源于:毕业生论文网www.udooo.com

的所见所闻和素材标本等等。如果教师不给自己充电,教师的知识就会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比如我们在学到高一必修Ⅰ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用录像机录下前几天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或者500百帕气压图,结合当时的天气情况进行教学。这样不但使大气环境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效果得到提高,也会使我们地理教师手中的教学素材不断得到积累和补充。通过教师的不断积累,几年以后就可以成为一个让学生十分佩服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博学多才的地理教师了。我们也还可以通过制作和寻找一些简单的地理标本来充实课堂教学。比如布置任务让学生去找一些矿物标本,再回到教室和同学老师一起来分享。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热情,也会使我们地理教师的实物标本越来越丰富。

四、检查:了解学情,验证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一是可以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二是可以鼓励学生在预习时有更大的学习积极性,以提高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更多问题的提问应该有拓展性,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奠定探究未知领域的科研精神。当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认为的,方法指导不在于全盘指导,而在于相机引导。教师多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正面的肯定、赞美和欣赏,会使学生产生愉悦感和自豪感、成就感等心理体验。
课堂上善于运用各种形式的提问,可起到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作用。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从而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总之,师生互为主体是双主体互动模式教学的重要表现,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在不断深入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负担会逐步下降,学习兴趣也会不断地得到提升。
(责任编辑 袁 妮)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