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开题报告 >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校企合作理由

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校企合作理由

收藏本文 2024-02-03 点赞:22447 浏览:9777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校企合作就是充分利用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的不同教育资源,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种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当今国内外高等职业院校的主要办学模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校企合作是指在“为社会培养和培训合格的劳动者”的目标指引下“开展职业院校与企业、行业、怎么写作部门等校外机构之间的合作”,将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或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以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素质”并增强企业与毕业生之间双向选择的可能性最终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有利于企业扩展人力资本,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对企业管理工作具有指导作用。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根据市场环境变化与人力资源管理自身的发展,建立适合本企业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如根据市场变化确定人力资源的长远供需计划;根据员工期望,建立与企业实际相适应的激励制度;用更科学、先进、合理的方法降低人力成本;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培训与开发,提高员工的适应能力,以适应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等等。一个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可以指导企业的人才建设和人力资源配置,从而使人才效益最大化。将人力资源由社会性资源转变成企业性资源,最终转化为企业的现实劳动力。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校企合作的要求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迫切需要,2005年8月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王瑞祥在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加强高技能

源于:论文例文www.udooo.com

人才队伍建设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高技能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竞争力提高的一个瓶颈。“中国制造”要走向世界,仅仅靠劳动力的低成本难以参与国际竞争,更难以占领国际市场,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特别是大批高技能人才。

三、基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求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但是由于企业和学校等多方面原因,我国校企合作一直存在瓶颈,在学校方面,主要是对师资的建设和培养。学校的人力资源开发与企业不同,需要根据老师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培养。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校企合作过程中,虽然极力提倡双师型人才建设,但就现状和培养问题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教学观念较旧,重理论教育,轻技能培训。

受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影响,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部门教师对学生的生产与教学的指导仍采用“照葫芦画瓢”生硬死板的方式,亦或“满堂灌”“一人谈”的方式,过于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教育较观念落后,教学方式陈旧,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及个性的发挥。在培养内容与方式上,很多技工院校过于重视教师的学历提升、知识更新、课程进修学习等方面的培养,缺乏真实技能培训和社会生产实践等内容。
第二,师资来源单

一、人力资源配置不当,结构不合理。

多数技工院校的师资来源是两个渠道,一是留校学生,形成技工院校实习指导老师的主要力量;二是公招的普通高校毕业生,这部分老师构成理论课教师的团队。前者动手能力较强,但理论水平欠佳,后者有较夯实的理论基础,但动手能力较弱。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欠缺实际工作经验,在校企合作中已得到验证。
人员配置方面,首先,多人一岗,人浮于事,因人设岗,效率低下;其次,岗位职责划分不明确,且不注重岗位的相互关系,“同酬”不“同工”,造成分配上的不公,如相同岗位的员工拿相同的待遇,却经常性地担负不同数量和难度的任务,由此滋生不满情绪;同时还存在,“按岗择人”不尽人意,不同的岗位要求选择不同的人才,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大量的“岗能”不相符的现象。人员的相对过剩和人才的绝对不足矛盾比较突出。传统的人事管理只是将人视为管理对象而非开发对象,人事制度改革一直以来都是形式多于措施,而措施又多于实施,再加上长期以来,整个人事管理研究特别是人员结构研究严重滞后,在高职院校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人员的相对过剩和人才绝对不足的突出矛盾。

三、具“双师型”素质的教师数量不足,缺乏“双师型”教师成长的条件。

由于缺乏工作经验,有的老师有理论水平,但对职业工作的过程和方法不甚熟悉,加上本身的技能水平有限、实际操作能力达不到校企合作的要求;有的老师具一定的技能操作能力,但囿于理论水平,无法对校企合作的成果进行准确提炼,达不到教学改革的要求,二者均在较大程度上削弱了校企合作的效果。

四、缺乏有效的监督、激励和评价体系。

在培养体系的管理上,尽管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但缺乏有效的监督、激励和评价体系,使得校企合作的成果与教师的应得利益无法挂钩,致使教师更偏重眼前局部利益、偏重完成当前的教学任务,而轻视老师自身的业务提升和实践锻炼,从而无法及时掌握技现代工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影响了技工院校教改的深化程度。
(作者单位:山东职业学院)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