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题目 >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收藏本文 2024-03-10 点赞:4322 浏览:1209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因此,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得力、引导得法,才能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总结了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学习的

1、创设愉悦情境,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才能主动地参与活动,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通过巧妙的诱导,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营造一个趣味盎然的学习环境。
2、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要善于将课文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帮助学生再创造。

3、创设求异情境,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应予以肯定。

二、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

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去探索。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问答、互相讨论的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
教师在教学还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意见,使学生在课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有位年轻教师,在讲完《麻雀》一课后进行小结时,她说:“读了这篇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那种伟大的母爱》”话音刚落,一位学立刻举起手,大声而认真地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是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还是母的!”老师听后,马上笑着说:“你读得真认真,想得也好。老师的概括,看来不准确,那么怎么说才确切呢?”课堂又一次活跃了。同学们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知情。在这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

三、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当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理智感,使大脑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阅读的高度集中,使感官更加清晰、思维更加深刻、想象更加活跃,记忆更加深刻,能产生愉快情绪,很快接受教学信息。因而,阅读教学应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1、营造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环境,能让学生感到温馨、舒适,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能使学生童真浪漫、流露真情。独立大胆地发现见解,从自由地发现、创造,迸发创新的火花。
2、利用课文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文字具有内容与形式的美,教学中要注意挖掘其内在的美,用美震撼学生的幼小心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言文字是表达情感的,语文教师通过发掘教材中的动情处,会将学生引入情境,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像教《课间十分钟》“丢沙包”这一段,教师可以设计争论题“是丢沙包的同学有劲,还是躲沙包的同学厉害?”让学生从课文的语言文字中找根据。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个人的感受各抒己见,都想用事实说服对方,这样学生学习兴趣高昂,将会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3、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教学应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有的课文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文本,有的则可以将文本与学生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生活体验引进课堂。如教《林海》一文,可引导学生找文中前后描写我的感觉“亲切舒服”的词句,学生通过研读文本,联系生活会发现:岭温柔,林木如海,野花鲜艳;由林海想到木林,想到建设,想到山和人的密切关系,体会出大兴安岭的景、物、人都使人感到亲切舒服。从中感悟作者是以“我的感受”“亲切舒服”为钱索,将一幅幅生动的图景连缀成文的。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学习目的有着重要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在小学阶段,就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和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就能自己去读书并有所获。
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比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一是学生对周总理不太熟悉;二是人们自发地聚集到长安街送别总理的感人场面学生没有亲自经历,这对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我校一位老师在讲读课之前,让学生从报刊上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课上得非常成功。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对于学习其他课文,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础。

五、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www.udooo.com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有那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兴趣的作用等等。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一位教师在讲《蝙蝠和雷达》一课时,学生提出了“为什么课文用蝙蝠‘撞’而不用‘碰’呢?”“既然蝙蝠的眼睛没有用,它还长眼睛干什么呢”等问题。学生提出问题,谁来解疑呢?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 去思考,想办法解决。同时要注意发动学生互助解疑,着力培养学生解疑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