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世界文学史 >有着和虚无精神超越

有着和虚无精神超越

收藏本文 2024-02-24 点赞:32743 浏览:15508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人性的枷锁》这部小说是毛姆根据自己早年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历程,倾注了大量心血精心构思而成。它融合了作者早年时期的众多哲学思想、人生感悟及其青年时代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探讨者认为这是一部描写个人成长的现实主义作品,也有人认为其创作思想和风格受到了自然主义的影响。但小说中主人公对自由的追求和对人生作用探讨的不懈努力,以及对荒谬的世界和主人公不幸人生的描写,却与当时正在悄然兴起的有着主义思想不谋而合。本论文在前人探讨的基础上,通过萨特有着主义哲学的核心论述,即“有着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及“自由选择”,对本小说的有着主义思想做出浅析和诠释,以有着主义哲学的角度对小说进行了新的解读,以期为毛姆思想的探讨提供新的视角。首先,通过“有着先于本质”论述浅析小说中两位人物的主要经历,提炼出毛姆对“有着”的独特理解。论文浅析了小说主人公菲利普破产之后的人生感悟,以及另一人物普赖斯的死因,得出个人的“有着”是其追寻人生本质的历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人必须首先有着着,然后再在行动中创造自我及本质。其次,本论文通过菲利普的悲剧命运及其人生历程中的四大枷锁:残疾枷锁、情感枷锁、宗教枷锁和金钱枷锁的浅析,说明了世界是荒谬的,人类的生活也是荒谬的,有着的本身显得毫无作用,而人类也只能忍受有着的荒诞。再次,菲利浦的三次重大自由选择,以及他对于责任的担当都说明了他是一个有着主义式的行动的英雄。菲利普的一生是对自由和人生作用追求的一生,小说中,他的人生历程就是他摆脱人生枷锁,探讨自由之路的历程。但是菲利普在一路的艰辛与挫折、探讨和深思中却找不到出路。面对种种人生悲剧的苦闷与无可奈何,他萌生了虚无主义的思想。在认识萨莉一家之后,通过情感与道德的回归,他得以超越了这种虚无主义思想,重拾对生活的热情。因为在毛姆看来,无论这个世界是如何荒谬,人生的作用到底为何,人类的美好品质是永恒的,人对于爱的需求也是无法抹去的。情感和道德的需求是这个世界永恒的基点,是一切文明和文化创造的基础。毛姆一直“希图以奋斗及创作,探讨一条通往自由之路;这条自由之路要求达到物质上与精神上的解放。这种自由不仅仅意味着责任和义务的摆脱,经济上的自立或者是时空限制的摆脱,更重要的是理智的自由与情感的超脱。”(李践,1993)以菲利普身上我们看到了毛姆用他独特的有着主义哲学视角所展现的他对于现实世界的怀疑与否定,对所处时代的无奈与绝望,对人类存活情况的担忧和对人类有着的终极作用的探求。不仅启迪了同代人的精神世界,更引发了现代人的无限深思。关键词:有着主义论文人性的枷锁论文毛姆论文萨特论文

    摘要5-7

    ABSTRACT7-11

    Chapter 1 Introduction11-24

    1.1 Maugham’s Life Experience and Of Human Bondage11-14

    1.2 Literature Review14-19

    1.2.1 The studies abroad14-16

    1.2.2 The Studies at Home16-19

    1.3 Introduction to Sartre’s Existential Philosophy19-22

    1.4 Structure of the Thesis22-24

    Chapter 2 Existence and Essence24-28

    2.1 Phipp’s Bankruptcy25-26

    2.2 Price’s Death26-28

    Chapter 3 Absurdity and Suffering28-36

    3.1 The Bondage of Disabipty28-30

    3.2 The Bondage of Emotion30-33

    3.2.1 Phipp’s Love Suffering30-32

    3.2.2 Phipp’s Friendship Suffering32-33

    3.3 The Bondage of Repgion33-34

    3.4 The Bondage of Economy34-36

    Chapter 4 Freedom and Choice36-43

    4.1 Phipp’s Free Choice36-41

    4.1.1 The Choice of Studying in Heidelberg37-38

    4.1.2 The Choice of Studying in Paris38-39

    4.1.3 The Choice of Marrying Sally39-41

    4.2 Cronshaw’s Free Choice41-43

    Chapter 5 Transcendence of Nihip43-49

    Chapter 6 Conclusion49-51

    References51-54

    Appendix: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54-55

    Acknowledgements55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