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素质教育 >谈创新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革新能力培养要求

谈创新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革新能力培养要求

收藏本文 2024-03-18 点赞:32564 浏览:14712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善于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开发学生创新潜能,寓创新能力的培养于教学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创新能力;学生;培养
1671-1270(2012)03-0135-01
如果教师能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出富有创意的教法进行教学,就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创新精神的感染,逐步增强创造意识。小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善于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寓创新能力的培养于教学中。
创设氛围,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有宽松的环境,还要相机设计各种引趣的场面,让学生活跃思维。创设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创设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意愿和选择,爱护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要把学生视为自立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心理自由。
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对创造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求异思维是一种开拓思维,不墨守成规,多方面的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新颖性、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称象》,启发学生: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去称象?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议论纷纷。学生们说,称石头太麻烦了,用沙子代替石头;用动物来代替石头;用树木来代替石头等等方法。这时,我继续启发:这些方法都可以,但有没有更简单,更可行的方法呢?在我的启发下,学生们想出了,可以让随行官员一个个地上船,直到船沉到画线的地方,称称每个人的重量,把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多么与众不同的又切实可行的办法!多么可喜的求异思维的火花!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可以用来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例如在教学《司马光》一课,我启发学生,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救出小伙伴呢?学生也想出了用绳子、竹竿

摘自:毕业论文的格式www.udooo.com

等放进大水缸里拉小伙伴出来;像猴子捞月一样一个拉一个地把小伙伴拉出来等方法。我及时铺垫、引导:在这么紧急的情况下,找绳子、竹竿来得及吗?像猴子捞月一样,小伙伴的力气足够大吗?在我的启发下,学生认识到虽然救人的方法有很多,但在当时危急的情况下,司马光的方法是最切实可行的。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又加深了对司马光的机智的理解。
提倡自主学习,促进创新思维。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学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处于主导地位,而教师是学习的辅体,应该处于学习的次要地位。良好的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从辅”。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对理解课文的意义有着举一反三的作用。培养自主学习,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教材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上入手,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要他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其次,我们要设计好教材这个诱饵,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最后我们在教学中重点教给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知识。
巧设教学情境,培养创新能力。可利用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进行教学活动,这类活动是为了让儿童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经验、知识等,而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景,令其经历的仿真性演习活动。活动的关键是让儿童获得体验,演技好坏并不重要。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并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多方位、多角度思考、讨论,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独特见解,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课堂内外延伸,提供创新空间。创新需要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增加阅读量,这就需要我们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和课文中所学到的知识是十分有限,课本以外的生活,是我们学习的广阔天地,它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源头活水,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由课内延伸到博大的知识领域里,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只有重视课内外结合,才能为学生的认知活动、语言活动、思维活动、情感活动,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源泉。各种课外活动、第二课堂的科学、艺术小组或社会调查等等,都是培养与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有效途径,在这实践活动中与人们的交流又是创造性认识产生的重要条件。语文课外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这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有意识地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他们才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满足自己参加兴趣活动的愿望。也只有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他们才能进入充分的自由创造的境界。在自己组织的活动中,他们感到一种摆脱功利的自由愉悦,满足了自由表达的和自我实现的喜悦。教师可以当参谋,出注意,只要不是原则问题,都不要去直接介入。让小学生在大语文的世界里自由翱翔,真正体味语文的无限趣味。如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出外“踏青”。春天带着学生到山坡上,由学生自己去根据的需要而自主地学习。这样由学生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中,有更多的话可写、可说,同时也领悟到大自然的美丽。
还可组织学生开展“故事会”。由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制定活动目标,并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自己去充分利用图书馆及网络搜集、整理资料,然后开展一次“看谁的故事好”的主题班会,让每个学生都能把自己所读到的、听到的或经历过的有趣的故事用自己的话在班会中讲出来。这样一来,即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胆量,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为以后的作文教学奠定基础。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语文教学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素材,把创新教育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培养。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