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赏识教育 >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革新能力培养

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革新能力培养

收藏本文 2024-02-19 点赞:6497 浏览:2169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就语文学科而言,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本文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点感想。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能力 培养 感想
心理学认为,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创造性的思维力、观察力、想象力、注意力、记忆力等智力因素和兴趣、动机、意志、进取心、好奇心等非智力因素,以及动手操作、组织协调等能力。在诸多的因素中,创造性思维是核心。开发和培养儿童创造力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教育,以及儿童本身的主观因素。学科教学也是其中的主要渠道之一,单就语文学科而言,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点感想。

1.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创造意识是创造力培养的心理和前提,只有具备了创造意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才能从自发走向自觉、从盲目走向科学,从而充分发挥创造的主观能动性。为此,语文教师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为创造力的培养作好铺垫:

1.1 采用多种形式,树立创造观念。

教师可在课堂上举办有关创造奥妙方面的小型专题讲座、设立创造专栏、刊出班级墙报等方法,使学生了解影响创造力培养的因素和掌握培养创造力的基本方法。知道历史上每一项发明创造、每一项技术突破、每一种新理论的出现、每一次经济的迅速增长,以及每一种精神文明的进步,都是人们创造性劳动的成果。这样在心理上消除了学生对“创造” 的神秘感和畏惧感,从而使它们了解创造的意义特征和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自觉树立培养创造力的意识。

1.2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勇于挑战的坚强意志。

创造就是另辟奚径,是对现有权威的挑战和质疑。因此,必须在课堂、课余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学生敢于提问、

摘自:写论文www.udooo.com

敢于质疑、敢于打破对权威的迷信,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创造还是对原有知识、观念的更新和发展,是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因此,难免会遇上这样那样的困难。这时,就需要鼓励学生不畏艰难、不怕失败,教育学生要有勇于挑战的坚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增长才干,强化自我的创造力。

1.3 加强思想教育,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一般来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个人才能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教师要积极利用课文中的内容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激励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确立探求新知的强烈动机,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为创造力的发展提供前提条件。

2.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兴趣

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有序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力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已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生动、精彩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在较短的时间内思维活跃起来。因此,教学要根据课堂的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创设具有童趣的故事情节和游戏,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笔者在教《赠汪伦》一诗时,教学程序上作了如下的安排:先让学生熟悉古诗,了解诗的内容、所要表达的情感,给学生提供一些背景材料,让学生自由的想象故事情节、人物动作和语言,然后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并告诉学生在动作上可适当发挥。学生开始较为胆怯,但在笔者的鼓励下,两位学生上台将李白与汪伦的对话通过自己的想象流利、顺畅地表达出来,虽然他的表演内容并不令人出奇,但却引来了阵阵掌声。这就说明学生对这种能够充分想象,拓展式的学习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表示赞同或者说至少是不反对。学生们情绪高涨,在台下不断地演示着自己所想象的动作和语言。老师对学生思维的拓展给予了及时的肯定。通过上述过程,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古诗所呈现的意境和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表演的对话、行动中,感受到了李白与汪伦的深刻的友谊。学生的兴趣盎然,整个教室充满了欢乐气氛。

3.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大胆想象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是创新的原动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教学如何激活学生的想象呢?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当代小学生接受能力强、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蕴含着极大的创新潜力,这为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古人说:“学成于思,思源于疑。”
课堂因势利导的提问是教学过程中考查学生学习情况、引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的重要手段。笔者在教《画风》一课时,在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了整体感知后,因势利导,在第二课时,设计了三个问题:三个小伙伴是怎样画风的?三个小伙伴为什么能够画出风来?如果让你画风,你想怎样画?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没有画过风,要回答这些问题只能通过体会课文内容,对课文内容进行大胆的总结,大胆想象,而在充分展开想象时,学生必然联系到自己生活中的经历:有风吹过时,事物会随风发生变化。这样,课堂教学就完成了激发学生想象的任务,体现了语文教育的创造性。果然,短暂的思考后,学生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答案。其答案中蕴藏的真实的感受、深刻的体验、独特的创造力完全超出了笔者的意料。精心合理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解答欲,而在解答的过程当中,对经验知识和书本知识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的目的。
总之,对于我们老师而言,所谓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大胆想象。那么我们的学生将会勇敢的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成为21世纪的新人才。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