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小学德育 >简析成为一种让语文学习成为一种需要

简析成为一种让语文学习成为一种需要

收藏本文 2024-04-11 点赞:4878 浏览:1378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汉语小词典中这样解释“需要”:(1)应该有或必须有,(2)对事物的或要求。我认为“需要”是把学习从被动接受内化为主动摄取,成为一种对学习的强烈并要求自己自觉完成。马斯洛认为“求知的需要”仅次于“美的需要”,是一种“高级需要”,因为它是“依靠自己而不是依靠别人的帮助得到满足”,“是永远得不到完全的满足,而是要无止境地更新、提高”。语文老师要把握这些特性,重视和培养学生的高级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调整教学方向、改进教学方式,逐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一、中学生学习语文现状

现行学习语文过程中存在这样的误区:首先,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成效不能很快显现,因此引不起家长、学生乃至全社会的重视,存在重双基而轻实践的问题;其次,当前的新课程改革虽然轰轰烈烈,但许多人对新课程改革实质性内容知之甚少,学生没有养成课前认真预习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课堂热热闹闹、课下懵懵懂懂,学习浅尝辄止、浮在表面,难以打下扎实的语文功底,更不用说注重语文的人文性了;最后,考试方向性的引导使语文改革举步维艰,语文考试的成绩无法体现明显的级差,使学生感觉学不学语文一个样,语文学习没有成为一种真正的需要。

二、为什么说学习语文是一种需要

心理学中把“需要”称为是个体对内外环境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并能互相调节保持与外界的平衡。当知识匮乏时,势必导致阅历、谈吐、交际、气质等方面的平衡受到破坏,引起对知识的渴求。当摄取知识后,各种状态就会趋于平衡。
在经济腾飞、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万物皆日新月异,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作为母语的语文更显示出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求职就业、办文办会无不显示出语文的强大功能。当前,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凸显,汉语已被许多国家列为必修课,她正以空前的优势走向全世界,成为全世界人民沟通交流的需要。中国加入WTO,与国际接轨,今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借助汉语深入了解中国灿烂的历史文化,了解中国改革开放创造的奇迹。作为中国人,学习语文更应当成为我们时不我待的需要。

三、怎样才能让学习语文成为一种需要

(一)让预习成为学习语文的一种需要

预习课文时要重视生字词的“音、形、义”及作者作品的简介。叶圣陶说过:学生认识生字词,往往有模糊笼统的毛病,用句成语来说,就是“不求甚解”。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对生字词的“音、形、义”的教学。我认为这样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我清楚地记得我初中时的一位老师,他的课之所以生动取决于对作者的介绍不止于“简”,而是如数家珍,他对作者的奇闻逸事、性格特征等都能娓娓道来。如介绍李白,不止简单地记述“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作品有……”,而是介绍李白的放浪形骸,曾让“杨贵妃磨墨,高力士脱靴”,后被赐金放还;他斗酒十千才能赋诗,后据说醉酒坠河而死。并能背诵“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告诉我们浪漫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奇伟。在渴求的目光中,学生摄取了知识,心理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成就了学习的原动力,激发了极大的兴趣。因此,我们在介绍作者时千万不要止于“简”上,让学生在互联网上广泛涉猎,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让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展示。如蒲松龄为了写《聊斋》,在路旁摆席,备茶、烟侍候,仅为了听一个故事。讲述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朱熹“怒斩鲤鱼精”等故事满足学生的求知,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喜悦,把语文预习当做一种需要。

(二)让课堂展示成为学习语文的一种需要

语文具有工具性,体现在它的实用上。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一切更讲求实用,然而不懂写申请书、请检测条、书信此类的大有人在。为此,我建议应该重新在课文中加入应用文的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应用文的习得。如建立小银行,后知填写汇款单、存款单;如邮箱的申请,模拟法庭等。让学生在模拟中展示、演练、纠正,在合作学习中与生活接轨,不至于刚步入社会就到处碰壁。
新课标更注重人文性。古代诗歌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对偶,后知上下联,是平出还是仄出。这样不至于在贴春联时闹出贴错的笑话。根据房子的坐向,以及男左女右的规矩,我们不会在座位排位上出纰漏。从《台阶》中,我们明白台阶的高低、阶数有尊卑之讲究。比如绝对没有八阶之说,大部分是七阶,因为有七上八下的说法;学习《苏州园林》,明白中国建筑讲求对称性;《安塞腰鼓》让学生体会到了北方人民的粗犷、南方人的柔美。然后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作简要分析,讨论诠释生活中碰到的一些不解之事。总之,让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更加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味,让课堂探究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
让口语交际成为学习语文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有明确的能力要求:首先,说话要看对象,要看场合。看对象包括对方的性别、年龄、身份。可以设置成问对方年龄(如您高寿),向进城的老太太介绍饭菜,向领导汇报工作,等等。场合有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之分。我们耳熟能详的周恩来总理智对美国记者的派克钢笔的故事,吴仪怒骂美国为强盗的故事,无不维护了中国的尊严。其次,说话有婉言与直言之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两个儿时伙伴一个一席委婉语当总管,另一个一番揭底话丢性命的例子就是佐证等。近年来语文中考口语交际试题占了一定的比重。我们在课堂上一定要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适应不同场合,正确运用语文知识,尤其是大学毕业后步入社会求职,口语交际便会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三)让课后实践活动成为学习语文的需要

人教版的语文教材初中三年级共有36个综合实践活动课,其中包括自我成长、学校、家庭、自然、社会等。学生要深入生活实际,如深入家庭调查烦恼,学会与父母长辈沟通,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消除与长辈的隔阂;深入学校调查中学生的消费情况,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厉行节约;深入社会调查中学生的追星状况,树立正确的追星观;深入自然调查黄河(我们的沈溪河),让学生树立忧患意识,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在实践中,学会与人交往,与人相处,与人合作,学会如何表达,学会

职称论文范文www.udooo.com

如何总结成文。这样,学习语文才不至于成为一种负担,才能下笔成文,真正把学习语文当做一种需要。
总之,有用才成其需要,有用才有价值。人们在新课改大潮中摸石头过河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学习的实用性。我们不能课上热热闹闹,课后都不知道。既要强调课前预习的基础性,又要无限扩大知识面;既要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又要让语文更加切合实际、贴近生活;既要巩固知识,又不放松实践检验。这样,才能体现语文的价值,才能向更高层次迈进,自主、合作、探究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学习语文才能真正成为一种需要。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