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职教班主任 >文言文高中文言文教学学年

文言文高中文言文教学学年

收藏本文 2024-01-24 点赞:15871 浏览:7038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学生谈“文”色变,如何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得以转变成为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而想要学好文言文就需要解决文言文学习中出现的几只“拦路虎”,词生涩、句难懂、活用难辨此类问题。在学习中激发文言兴趣、夯实文言功底、注重翻译模式、建立良好语感。以授之以“渔”态度,以培养文言情感方式,用心带领学生们去领悟中国古时文化中或磅礴或婉约、或深奥或温馨的文言气质。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文言兴趣;翻译模式;熟读背诵。
正文:【大纲】规定:中学生要“具有阅读浅议文言文的能力”。因此文言文的教学从一开始就应树立明确的目标和建立适合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在开始接触文言文时就明确:文言文学习前应具备的知识储备,文言文学习中所注重的兴趣培养、翻译掌控能力,文言文学习后的巩固措施。
一、试从多方面多角度的激发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为学生奠定学习文言文基础。
1、从成语出处来引发一篇古文言的讲授,从而激发学生们强烈的求知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促进学生在文言积累和成语理解上的双重收获,让古文学习不再孤立无援,而是触类旁通。就如《秋水》中“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中的“望洋兴叹”这个成语,其通过一则通俗易懂的小哲理文所表达了该词的简单意义,教育了人们要学会谦虚低头,虽然词义演变后发生改变,但学生却透过这个成语收获感悟与积累到一定语文基础知识。
2、通过典型词例

摘自:论文查重www.udooo.com

的教学,来引起学生学习和积累文言文中特殊词语的爱好,让其不仅仅是学习书本知识,不只局限于课内文言,而是全面的、深入的了解文言文化及其所处时代的文化常识,在文言文学习中触碰中国古代人们的生活百态。如《项脊轩志》“后五年,吾其来归”中的“归”,其翻译为“女子出嫁”这样我们生活中不曾出现的含义,而教师在讲解时,就可通过讲述当时古时习俗来引发学生们的探究心理。
3、通过对学生感兴趣的古代文言作者的生平轶事和通过学生所喜欢的文言名句的学习,激发学生去探究作者不同阶段、不同心境下所写出的文章和名句。如李清照在南渡前主要写她的少女生活。如《如梦令》中“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表现了自然活泼、灵动、充溢着少女的生活情趣。而南渡后则描写国破家亡、流离颠沛的生活遭遇,浸染了浓重的社会时代色彩。如《武陵春》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只恐双溪蚱艨舟,载不动许多愁。”词中之愁是对南宋朝廷的苟安不思抵抗的忧虑,蕴含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在激发学生主动探寻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结合作者感情去更深入的解读文章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有重点有步骤的学习文言文,使文言文学习变得更具系统化和规律性。文言文的学习以句式为主干,以词字为叶肉,重视学生对文言文抽枝去冗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词语的积累,丰满文言组成的基本元素。
1、首先,应使学生掌握教学大纲中的所要求的和平时文言学习中最基本的文言基本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和被动句)
2、其次,重视文言文词语的积累和其常见用法:注意实词学习中出现的古今异义、单音词和复音词、一词多义、通检测字的多种实词形式的变动。掌握虚词学习中的多重变化,许多虚词是由实词演化而来,这就要求学习时应应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而虚词古今词义的改变也要求学习时辨清虚词的古今差异;辨析同一虚词其的不通用法(并列、偏正、承接、递进、转折);文言文词类的教学中,词类活用是一大重点同时也是大难点,教师应侧重于这一部分的重点指导。
三、文言翻译是文言学习掌握程度的最集中表现,翻译模式的形成是学生文言学习中关键一步,教学时既要把握原有的翻译准则又要加以创新,使学生能更深刻更容易的把握翻译文言的精神。
1、坚持四条原则(忠实原作,字字敲定,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握四字要点(增、调、留、换)。
2、掌握基本的翻译技巧,引导学生去培养和发现适合自己的翻译方式:浮想联翩法,充分调动学生自由想象的能力,大胆想象翻译文言句式;前后连贯法,在充分考虑语境的前提下,对文言语句做出最合理的翻译;学会应用各种资源,如课本注释、工具书和词典对语句进行比照分析,从而选出最恰当的翻译;联系古今法,可以通过掌握一定的古代和现代的语法知识,来对一些有疑难的文言翻译点做出各种结构分析,做出最正确的翻译。
四、熟读背诵是培养文言语感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文言语感的形成只有通过量的积累才能获得。新课标明确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诵读能很好达到巩固根基的效果,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总之,教师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要从激趣入手、讲究方法、注重积累、逐步培养和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

2.0

3.20

【2】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人教版)2012.08 【3】李立《高中文言文激趣教学方法的探究》(黑龙江科技信息)201

1.06.05

【4】郑晓燕《浅谈文言文教学方法》(学周刊)2011.03.25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