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国防教育 >初中生读《论语》之我见

初中生读《论语》之我见

收藏本文 2024-01-18 点赞:4085 浏览:1308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论语》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作,当之无愧的国学经典。将《论语》这样的国学经典引入初中课堂,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助于中学生的道德教育。
关键词:初中生;论语;语文素养;道德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作,当之无愧的国学经典。在初中教学实践中,提倡学生阅读《论语》,融国学经典于语文教学,借国学经典来提升能力,已经成为彰显语文学科特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尝试。记录着中国人的万世师表——孔子的卓越教育,智慧的《论语》不仅是一本能够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优秀语文教材同时也是一本优秀的德育教材,她教给我们“圣人”成人之道: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我修养最后成为“君子”,达到“仁”这个最高的道德理想,培养至善至美的人格。

一、学习国学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国学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在语文教学中传承国学教育,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人文品格的提升。
语文课程离不开教材、教师、学生、教学环境和教学情境各要素的统一。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构成了语文课程。其中选取《论语》著作作为课堂教学及课外教学的典型例子,是由于《论语》与语文课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华上下五千年,国学文化源远流长。《论语》传承了国学精神,它是历史的见证,是我们学习的经典。
将《论语》引入中学课堂的目的,是把国学融入教学,用经典思想让学生产生共鸣

源于:www.udooo.com

,使学生耳濡目染,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教育中要有侧重点,注重积累的过程,从而提高教育结果。语文课程中饱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它对学生们的影响是各方各面的。所以,要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习得语文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彰显个性,《论语》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二、国学是中学生德育的好题材

《论语》并未直接阐述“仁”的含义,孔子把“仁”的概念高高悬起,“仁”表现的是一种高度的人格体现、道德素养。这种接近完美的体现,孔子并没有十分具体地阐释,但是孔子很注重把人格道德的完美作为终其一生期待达到的境界。《论语》中有言:“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可见孔子更重视达成“仁”的方式。也就是如何培养高尚的人格,达到道德的完美。
孔子认为一个君子必不可少的品质是“仁”,即要有完美的道德理想,在日常行为中要尤为重视理解,时刻保持以礼待人,常有“仁”心,彬彬有礼,这也是现代教育培养人才的准则。孔子在《论语·里仁》中所说:“参乎,吾道一以贯之。”以上观点表达了孔子追求完善道德的方式,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日:“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一语道破了孔子的观点,也就是要把“忠”及“恕”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表达的观点就是自己除了达成自身目标,还应该伸出援手帮助他人,全心全意对待人,这就是“忠”的精髓。在日常行为和人际往来中,要的就是诚恳的心态、热情的态度和乐于助人的心,这些也是人最基本的责任。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都不愿意做的事又何必强加于别人呢,要时刻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也便是“恕”的精髓所在。多替别人着想,是一种负责的行为习惯,也是培养高尚道德的前提。
学生通过熟读经典能够了解到各名著中蕴含的人文思想,从而提高自身素养,阅读经典刊物应该成为当代学生的一种习惯,其中著作中的名言能够帮助学生走出逆境,长期的阅读熏陶,也能提升自我古文水平,对发扬中国古典文化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 广东省深圳市田东中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