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运用柔性管理理论实践和

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运用柔性管理理论实践和

收藏本文 2024-02-09 点赞:6075 浏览:1851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高校改革工作的推进和当代大学生思想、心理、行为状况的变化,高校广泛运用柔性管理理论,在遵循大学生成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创造了多种管理策略。目前,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的关系尚未完全理清,学生的主体性观念尚未完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尚未得到全面贯彻,因此,急需进一步推进柔性管理理论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运用。
[关键词]大学生 教育管理 柔性管理
[作者简介]管巍(1980- ),女,黑龙江牡丹江人,燕山大学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河北 秦皇岛 066004)周玫(1980- ),女,广西北流人,钦州学院中文与传媒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西方美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运用柔性管理理论的实践与深思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学、网络美学、海洋美学。(广西 钦州 535099)
[]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3-0029-03
教育管理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在高校改革愈加深入和社会对人才提出更高要求的今天,如何使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更加富有成效,更加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依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理由。不同的人群拥有不同的世界图景,如维特根斯坦认为的那样,任何世界图景的变化“将最后要取决于一个说服或皈依的过程,而不是取决于一个给出理由的过程”①。介于刚性管理存在很多弊端,柔性管理被广泛应用于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怎么写作、为人民怎么写作的宗旨,探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如何运用柔性管理理论,具有深远的作用。

一、柔性管理的本质及主要特征

(一)柔性管理的本质

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相对,它是以人们的心理与行为规律为基础,以非强制方式为核心工作思路,力图通过对管理对象进行心理上的说服而不是强有力的外在约束来实现组织意志转化为被管理对象的自觉行动。柔性管理始终立足于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唤起人们的内在潜力和主动意识,彰显人的尊严与价值,关注人的社会需要、心理需要和价值诉求,并以人的自觉行动为终极管理目标。柔性管理在本质上是以人为本、以人和人的需要为中心的管理。

(二)柔性管理的主要特征

1.管理对象要以人为中心。柔性管理的对象是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始终要面对人的情感、需要、、心灵和思想等。柔性管理的对象是身处各种社会关系中的人而不是孤立的人,始终要面对处于师生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学校与学生的关系以及社会与学校关系中的人。同时,实施柔性管理的管理者本身也是现实的具体的人,也始终处于各种社会关系中。这就说明柔性管理在管理对象和实际操作中都离不开人,都以人为中心。正是在人由“自我主体”走向“交互主体”、在“我与它”和“我与你”②构建的世界图景中,柔性管理才回归到人的生活世界并寻找到真正的作用。
2.管理策略的多样性。柔性管理源于企业管理的需要,是随着人们的管理实践需要和管理对象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发展的。在现代社会里,互联网作为“另类的沟通渠道”, 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同时也为大学生在虚拟空间里进行无缝隙交流并认识社会与自然、建立自我与他者的新联系提供了便利。在这种缺乏强有力约束机制与评价体系的虚拟世界里,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都被浪潮般的信息影响和转变。每位大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都有着自身独特的思维方式、心理架构、价值取向和情感世界。因此,为了适应大学生精神、思想、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客观变化,大学生的柔性管理应在管理策略上表现出多样化。
3.管理过程的稳定性与动态性。柔性管理是一个稳定性和动态性相统一的过程。一方面,管理对象的思想、心理和行为总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因此,管理者也根据不断变化的状况做出新的调整,充分把握管理对象的内在变化和内心需求,在具体的管理策略和策略上做到与时俱进,从而使柔性管理表现出动态性的特征。另一方面,为了推进管理工作,必须保持管理者队伍、机构和管理模式的相对稳定,这就使得柔性管理表现出稳定性的特征。
4.管理效果的塑造性。柔性管理以人为中心,包括人的心理、情感、价值取向、行为和外在形象等多方面内容。大学生教育管理中应用柔性管理,就是要通过营造良好的教育管理生态,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人文环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各种组织意志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使大学生的自我形象、自我与他人的交互合作以及人—我架构、人—组织架构等均发生良性转化。因此,在管理效果上,必定表现出明显的塑造性。

二、柔性管理理论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状况分析

(一)取得的主要经验

1.形成了关于柔性管理的基本共识。由于思想认识和办学条件的差异,各级各类高校对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理解并不一致,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所采取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策略也不尽相同,但都对柔性管理形成了基本共识。一是在深入考量刚性管理理论和实践的过程中,接触到柔性管理理论,形成了关于柔性管理理论和策略的基本认知;二是认识到柔性管理的本质和特征、柔性管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优势与可操作性,认识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先进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的应用;三是形成了关于柔性管理实施条件的认识。正因为有了对柔性管理的基本共识,才有了柔性管理理论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2.遵循了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虽然各级各类高校在柔性管理理论应用于大学教育管理工作方面的实际状况存在差异,但都遵循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要关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从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方面入手,通过说服和引导而非外在强力约束的方式,把外在规定转化为学生的内在接受,并外化为自觉行动,使组织意志得以实现;要关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把柔性管理的内在驱动性、激励长效性与影响持久性结合起来,做到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赏识学生、宽容学生和尊重学生,在“学生—家庭—学校—社会”这一开放系统中审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通过柔性管理塑造他们共同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3.创造了多样的柔性管理策略。教育管理对象及其心理的不可预测性与行为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柔性管理理论必定形成多样化的管理策略。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践中,要积极表扬和鼓励大学生,从而形成精神激励、树立身教典型、身教与言教相结合、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相结合,以及师生对话等多种策略。

(二)存在的理由

1.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的关系不够明确。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关系的不明确并非源于高校或大学生本身,而是源于“大学内部的三大权力系统”的角力。在大学里,教师、大学生和行政管理者是大学校园活动的三大群体,“教师群体的权力、学生群体的权力和行政管理人员群体的权力共同构成了大学内部的三大权力系统。”③在这三大权力系统中,直接主导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是教师权力和行政管理者权力,一旦这两者的权力过大而压缩了学生权力空间,刚性管理占优势在所难免,而当三者权力处于平衡状况或者学生权力略胜于教师权力和行政管理者权力时,柔性管理则成为主要的管理方式。为使学校保持和谐稳定的状态,当前高校大多综合运用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方式。
2.学生的主体性观念尚未完全树立。一是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上没有完全摆脱被管理者的角色,依然依赖于严格的学校纪律、规章制度以及严密的学校机构监督来约束自身,并以此督促、推动自身的成长。二是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怎么写作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和积极性、创造性并未得到完全展现,无法清楚地认识自身优势,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主人”身份,在自身知识和技能的提高、精神境界的提升和道德修养的提高等方面缺乏主动性。这都表明大学生尚未完全树立主体性观念,有待于在理清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关系的基础上,在推进柔性管理应用的过程中进一步推动大学生树立牢固的主体性观念。
3.心理管理与行为管理存在脱节。现代社会的复杂化、价值观的多元化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直接导致大学生心理困境的多样化和心理健康状况普遍不乐观的状况,紧张、抑郁、自卑、孤僻、嫉妒、颓废和忧虑等常见心理疾病与大学生联系在一起,而因心理疾病和精神障碍而伤害自己与他人的事件也并不少见。虽然高校意识到了这些理由,并开展了对大学生的心理管理,但相关心理管理与行为管理相脱节。一方面,教育管理者以自身的真挚情感走进大学生,与大学生增进思想、心理和情感的沟通,创造条件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让大学生了解自我的心理状态,掌握自我调适和消除负面情绪的策略,形成正常心态面对人际生态环境。另一方面,教育管理者却没有在心理管理之后对他们的相关日常行为进行跟踪管理,不关心心理管理的效果、评价、反馈以及改善措施,把心理管理当成包治百病的良药,或只注重通过柔性管理来实现大学生行为的转变而忽视了对他们的心理管理。

三、进一步推进柔性管理理论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观日益多元化,心理压力明显增大。过分追求学生绝对服从的刚性管理理念不但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还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必须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引入柔性管理理论,这是新时期大学生心理行为特点对现代学校学生管理的内在要求。针对当前柔性管理理论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状况,应当从理顺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关系、维护和尊重大学生权利,以及借助新媒体开拓柔性管理新平台等方面,进一步推进柔性管理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一)理顺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的关系

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并生。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既没有完全的柔性管理,也没有完全的刚性管理。进一步推进柔性管理理论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运用,首先要理顺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的关系。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是辩证统一的,只运用刚性管理而把柔性管理束之高阁,把大学生置于严格的纪律和规章制度下,不仅难以形成良好的师生沟通机制,还难以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只运用柔性管理而舍弃刚性管理,让大学生在完全没有外在约束的状态下成长,不仅难以有效制止不良行为的发生,还会使得学校权利、教师权利和学生权利受到侵害,不利于良好校风学风和和谐校园的形成。因此,要坚持刚性管理的基础地位,突出柔性管理的核心地位,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尊严和需要为本,既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又肯定人的差别;既肯定人的需求,又肯定组织目标;既肯定自我,又肯定他人,综合运用情感、心理、规章制度和法律等元素推进柔性管理理论运用于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为大学生提供可选择的目标,通过大学生的自我行为管理和自主形成的自控自律习惯,为他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自我创造条件,推动他们的学业进步和技能提高,以实现柔性管理的目的,达成高校的育人目标。

(二)充分尊重和维护学生权利

在大学生公民意识和权利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尊重和维护学生权利是顺利推进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条件。只有充分尊重和维护大学生权利,才能更好地将柔性管理理论应用于教育管理工作中,而这也恰是柔性管理理论对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首先,管理者要主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管理者要具备良好的知识素养,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科学的思维方式,进而形成适应柔性管理和大学生教育管理实际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素质,以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面对大学生的各项权利,认识大学生权利和实现权利的重大作用所在,为在工作中充分尊重和维护大学生权利建立牢固的思想观念认识。其次,管理者要善于制约自己的情感和情绪。这是管理者进行自我管理的核心部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运用柔性管理理论的实践与深思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分,也是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身教重于言教”的具体体现。管理者通过制约自己的情感和情绪,有利于在工作保持冷静和理智,增强亲和力;有利于走近大学生,全面深入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权利诉求,从而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尊重和维护大学生的权利。最后,要营造平等的校园氛围,为大学生全面而充分地表达权利诉求创造环境和平台。大学生享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权利,也有相应的权利诉求,这些权利是否得到尊重、维护和顺利实现,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成效。营造平等的校园氛围,有利于大学生表达权利诉求,也有利于管理者了解大学生的权利诉求。只有当大学生的权利诉求得到满足,基本权利得到尊重和维护,才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才能更好地推动柔性管理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三)借助新媒体开拓柔性管理新平台

互联网、手机、博客和微博等不断涌现的新媒体所具有的信息海量性、互动性和个性化等特点,④为柔性管理应用于大学生教育管理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可以利用新媒体信息海量性的优势,构建大学生教育管理网络平台,集中发布发展性的管理规章制度和纪律,为柔性管理的实施建立基础。与此同时,集中发布柔性管理的成功案例和个人成长案例,为柔性管理走进大学生心理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新媒体的互动性,构建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互动平台,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关信息的全面表达和深度沟通,为更深入地推进柔性管理提供信息资源支持。同时,要发挥新媒体的个性化特点,构建大学生表达权利诉求、心理诉求和思想诉求等合理诉求的平台,尊重和维护大学生的自由表达,为柔性管理应用于大学生教育管理找到新的突破口。
[注释]
①陈常燊.《论确实性》中的“相对主义之谜”[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
②王双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解读[J].教育与职业,2009(14):150.
③张维红.大学三种权力的历史、目前状况与反思[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64.
④王学俭,刘强.新媒体实践与马克思主义传播取向[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46.
[参考文献]
[1]刘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14).
[2]李彧宏,罗匡.互联网时代的高校德育工作[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3]欧阳霞.论柔性管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0(2).
[4]徐群.柔性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10(3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