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继续教育 >成因中山纪中高中英语学困生原因与转化对策大专

成因中山纪中高中英语学困生原因与转化对策大专

收藏本文 2024-03-16 点赞:35111 浏览:15959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学困生不足是高中英语教师所面对的普遍不足。然而英语学困生是如何产生的,又该如何转化他们是笔者一直关注的不足。本论文以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的英语学困生为探讨对象,对我校英语学困生产生的理由进行了调查与浅析,并就如何转化这些学困生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转化对策。笔者在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后发现,以20世纪中期开始,各学科领域的探讨者就开始关注学困生不足,其中包括美国学者柯克,他提出了“学习困难”这一概念。前苏联的学者在20世纪60年代后,开始直接探讨学校的教学,主要的代表人物有苏霍姆林斯基、布卢姆等。在20世纪70年代后,众多的探讨者以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和社会背景方面进行了探讨,并且就如何诊断与矫正这些学困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国对于学困生的探讨是以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其中主要的代表人物有钟启泉教授、雷雳等。他们将探讨重点以最初的学困生的特点及产生的理由,逐步转移到如何对他们实施转化,并且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的探讨,在转化学困生的具体对策的革新方面的探讨较少,尤其是在示范性学校的探讨较少。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全国示范性高中,由此,本论文是以我校高中英语学困生为探讨对象,运用课堂观察、调查问卷、访谈等策略总结出我校英语学困生产生的理由,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有效的转化对策。通过与我校高二年级几位英语教师的座谈发现,“英语学困生”不足也一直在深深地困扰着他们,同时了解到这些学困生的学习情况。这些学困生普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能及时完成,学习习惯较差,不会利用学习对策,英语成绩不理想。为了解决以上不足,笔者在高二年级12个平行班级筛选出100多名学困生进行了调查问卷,最终总结出产生这些英语学困生的理由。其中,既有学习动机、学习对策、意志品质等内部因素,也有初高中衔接不足、教师及家庭等外部因素。鉴于此,笔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转化对策。如:教师的对策,包括:转变对英语学困生的态度,激发学困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教会学困生学习英语的对策,培养学困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努力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等;家庭的对策,包括:对孩子有合理的期望,与学校和教师保持联系等。同时,笔者对自己班上的几名学困生尝试进行了转化,并进行了个案浅析。最后,笔者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同时指出本论文的局限性。关键词:高中英语学困生论文原因论文转化对策论文

    致谢5-6

    摘要6-7

    Abstract7-11

    1 引言11-13

    1.1 探讨背景11

    1.2 探讨目的和作用11-13

    2 文献综述13-17

    2.1 “学困生”的基本概念13

    2.2 国内外有关学困生的探讨13-15

    2.2.1 国外有关学困生的探讨13-14

    2.2.2 国内有关学困生的探讨14-15

    2.3 对国内外探讨的评价与深思15-16

    2.4 有关“英语学困生”的探讨16-17

    2.4.1 “英语学困生”的概念16

    2.4.2 国内有关“英语学困生”的探讨16-17

    3 中山纪中高中英语学困生学习情况调查17-25

    3.1 中山纪中英语学困生的学习情况17-18

    3.2 调查问卷18-23

    3.2.1 调查的对象18

    3.2.2 问卷的编制18-19

    3.2.3 调查的结果与浅析19-23

    3.3 访谈23-25

    3.3.1 对学生的访谈23-24

    3.3.2 对教师的访谈24

    3.3.3 对家长的访谈24-25

    4 中山纪中高中英语学困生原因浅析25-30

    4.1 内因25-27

    4.1.1 学习动机不强25

    4.1.2 缺乏学习对策25-26

    4.1.3 意志品质薄弱26-27

    4.2 外因27-30

    4.2.1 初高中衔接不足27-28

    4.2.2 教师的因素28-29

    4.2.3 家庭的因素29-30

    5 中山纪中高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对策30-42

    5.1 教师的转化对策30-39

    5.1.1 转变对英语学困生的态度30-31

    5.1.2 激发学困生学习英语的动机31-32

    5.1.3 教会学困生学习英语的对策32-38

    5.1.4 培养学困生坚强的意志品质38

    5.1.5 努力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38-39

    5.2 家庭的主要对策39-40

    5.2.1 对孩子有合理的期望39

    5.2.2 与学校和教师保持联系39-40

    5.3 转化的个案浅析40-42

    6 结论42-4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