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语文教学 >说文《说文解字》旧音辑校

说文《说文解字》旧音辑校

收藏本文 2024-02-12 点赞:33319 浏览:15651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说文解字〉旧音辑校》是在清毕沅《〈说文解字〉旧音》、民国胡玉缙《〈说文〉旧音补注》的基础上,对《说文》旧音的进一步整理和研究。《辑校》继承了前人的成果,重整了李善《文选注》、司马贞《史记》索隐、慧琳《一切经音义》等书中的说文旧音,并加以补遗和校注;搜寻了《俗务要名林》残卷、《唐五代韵书集存》等书,增补前人未收旧音。
关键词:说文;旧音;辑校
《说文解字》旧音,系指魏晋六朝隋唐学者为《说文解字》所作的音切。《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所编的我国第一部以分析字形为主的文字学专著,共收字9353个,重文1163个,分隶于 540部首。《说文解字》原无反切,是以形声分析与读若以明读音,形声分析与读若保存了不少先秦和汉代音读,为古音研究提供了宝贵材料。今所见《说文》所附之北宋和北宋以前的反切,共有三种。一为徐铉所附,以孙愐《唐韵》为主①;一为徐锴系传反切,为南唐朱翱所加②;一为《说文解字篆韵谱》反切③。但二徐以前专门给《说文》各字所注之音,宋以来知之甚少。六朝时,学者有《说文音隐》之作,专为《说文》注音。《隋书·经籍志》:“《说文音隐》四卷。”《旧唐书·经籍志》:“《说文音隐》四卷。”《新唐书·艺文志》则不载,明其书已隐没或亡佚。清代毕沅认为《说文音隐》及唐以前学者为经籍所作传注时涉及的《说文》音切,能代表《说文》旧音,遂辑为《〈说文解字〉旧音》一卷。清末民初,胡玉缙继有补注、续辑。本文即是在毕、胡两家成就基础上,经纠谬、增补而成的。
毕沅(1730—1797)字纕衡,江南镇洋人,乾隆十八年举人。(见《清史稿卷332·毕沅传》)毕沅一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他治学范围较广,涉及经史旁及小学、金石、地理,撰述收入经训堂丛书。同时也能诗文,有《灵岩山人文集》、《灵岩山人诗集》。并辑有《说文解字旧音》④(以下或简称《旧音》)一卷。)《说文解字旧音》有《经训堂丛书》本,《小学类编附编》本两种版本。《经训堂丛书》,毕沅辑,共40册,乾隆四十八年经训堂刊。其中《旧音》占一册,每半页11行,每行22字。《丛书集成初编·语文学类》里选用的《〈说文解字〉旧音》即《经训堂丛书》本之影印本。《小学类编》又名《半亩园丛书》,清李祖望辑,共8册,咸丰至光绪间江都李氏半亩园刊本。其中《旧音》占1/5册,每半页11行,每行22字。两个版本相比较而言,经训堂本为原本,且印制精良,字迹清晰,自优于《小学类编》本,故今用之。《旧音》汇集了陆徳明《经典释文》、李善《文选注》、章怀太子李贤《后汉书注》、徐坚《初学记》等13种唐人著述中有关《说文》的音注,所辑虽不多,且时有错讹,但为考证《说文》旧音的开山之作,自有其历史价值。
胡玉缙,字绥之,江苏元和人,清末元和并入吴县,遂隶籍吴县⑤。胡玉缙因《旧音》“止载书名,未标篇第”,故加以注解

源于:硕士论文www.udooo.com

,作《说文旧音补注》一卷。在此基础上,胡氏又作《说文旧音补遗》一卷,《说文旧音补遗续》一卷,《说文解字旧音补注改错》一卷,并刊于《南菁书院丛书》第四集。胡氏之《补注》、《改错》,将毕氏原辑一一指明古籍篇章出处,便于索检,同时又订正了毕辑的讹误。其《补遗》、《补遗续》则就诸书进一步索讨,并当时刚见到慧琳《一切经音义》新材料,加以补充。至此,《说文》旧音乃有可观篇幅。胡氏辑补之功,不在毕沅之下。
整理和研究《说文》旧音,不仅可以看到六朝隋唐学者对《说文》各字异读现象,对古代方言作出一定解释,而且可进一步帮助我们了解古音的存留和分化现象。如颃音刚, 音其俱切,皆与《广韵》以来传世音读不同;又如订音真鼎反,明舌头舌上可通。又如陊音直氏反,又大可切,则见从多之字音读的分化。自毕辑、胡辑至我们今天所辑,相信不都是《说文音隐》所载,即非一时一地之音,但这些材料对阐述六朝隋唐音韵现象有一定意义。周祖谟先生认为,大致说来,《经典释文》与玄应《一切经音义》所引的《说文》旧音,与《字林》音相近;李善《文选注》、徐坚《初学记》等所引,则多与顾氏《原本玉篇》相合⑥。舒志武先生认为,今传之《说文》大徐音代表官话系统,而《说文》旧音则更具方言的特点⑦。这可反过来说明,对《说文》各字的音读,在六朝隋唐时有不少是不一致的,更有深入考证的必要。
实际上,自清末以来,学者对《说文》旧音的整理与研究是不够的,我多方查检民国以来各种目录与著述,发现除马叙伦先生略有文献叙述,周祖谟、舒志武先生有相关音韵学史论述外,还未见有他人涉足《说文》旧音的整理与研究。有鉴于此,我于是想作些基础工作,即作《说文》旧音的辑校,作为我的硕士论文。
以我的学识,做这项工作自是十分困难的,但我想尽量做得好一些,主要抓住辑与校两个方面。在辑的方面,我首先排查了毕辑、胡辑所用书目,并对其中的重要者如慧琳《一切经音义》、《后汉书注》、《文选注》等进行重检,以补其漏;次又增检《齐民要术》、《原本玉篇残卷》、敦煌唐写本《尚书释文》残卷、《俗务要名林》残卷、《唐五代韵书集存》,以增加新材料。在校的方面,我将毕辑、胡辑一一核对原文,以减少错误,同时参考《宋本玉篇》、《广韵》、《说文》大徐音,以订正误字。清代学者钱馥、朱士端、沈涛等,在他们的有关著作中,亦略论《说文》旧音,我并尽量吸收他们的成果。有些必须说明的问题,在相关各字之后,以案语形式作简要表述。
文献辑校是一项严肃而繁难的工作,我在主观上自想努力做到全面吸收前人成果,推陈出新,形式上力求符合当代学术规范,体现当代特色,这些想法,自然没有做到,待以后进一步努力。原来拟在正文之后,附上一个《说文》旧音与《广韵》等相关之字的音读对照表,因时间关系,且篇幅又多,只做了一部分,故未附上。
[注释]
① 徐铉等《上校定许慎说文表》:“孙愐《唐韵》行之已久,今并以孙愐音切为本定,庶夫学者有所适从。”
② 《说文解字系传》前二十八篇篇皆云:“朝散大夫行秘书省校书郎臣朱翱反切。”又《系传》卷一“一”字下云:“此反切皆后人之所加,甚为素朴,又多脱误,今皆新易之。”是当时旧本《说文》加有反切,徐锴以为不当,使朱翱新为之。

源于:论文摘要怎么写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