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安全教育 >阐述教学资源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堂结构

阐述教学资源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堂结构

收藏本文 2024-02-26 点赞:4936 浏览:1281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教学工作的核心课题,也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目的之一。可以说,所有教学改革都是围绕提高教学效率而进行的。那么,如何提高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效率?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寻求到不同的方法。从事语文教学和研究的工作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很多宝贵的经验。笔者试图从教学资源和优化课堂结构的角度谈一点拙见,希望和大家一起为把新课程新理念和教学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做一点推动工作。
首先,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语文教学资源的多样化,为整合语文教学资源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
新版高中、初中《语文教学大纲》都写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摘自:毕业论文目录www.udooo.com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充分肯定了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工具性。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们都知道,语文课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渠道是多种多样的,绝不仅仅限于语文教材——课本。事实上,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已经出现了多种版本的语文教材,真正体现了“课文只是一个例子”的理念。并且,在中考高考等语文评价中,文段基本来自课外,重点考查学生的语文理解和运用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老师无法摆脱“教课本”的固有思维(当然,这跟平时学段考试中仍有考课文原文的现象也有关系,因为老师生怕学生埋怨自己连课本里的知识都没有教到),在课堂教学中赶课时赶进度的现象是很普遍的。这样做的后果是教学以“教材”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理解层次。学生这篇文章还没有弄懂怎么回事,就匆匆忙忙地应付下一课,没有消化和吸收,更难谈运用,形成了“赶场子”的现象。表面看是不停地学新课,实际上是重复浪费时间,效率低下。这种教学方式对那些接受能力弱的学生来说尤其如此,“反复学反复不会”,最终甚至导致厌学情绪。因此,笔者主张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整合教学资源,而整合的第一步就是大胆整合手里的教材。教师可以根据学年教学目标和训练目标,精选有特色的课文作为精读文章,然后每一篇文章设定一个或两个小目标,争取每一个学生都能完成目标,达标测试全部合格,再往下一篇文章推进。
整合教学资源的第二个含义是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课程资源。语文学科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语文教学的课堂,上下数千年,纵横数万里,海阔天空,百川会聚。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念,善于开辟“第二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的语文活动,这样能大大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面对社会,面对生活,语文学习无处不有。看小说、看报纸、看电视、看文艺演出、上网等等,甚至街头的标语、广告、都是学习语文的良好机会。俗语说: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句话用在语文学习上,非常恰当。教学要避免平时只读“圣贤书”,考试饿补“热点题”的现象。
其次,有了合理而实用的教学资源,教师还要善于优化课堂结构。所谓课堂教学的结构,指的是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或“环节”)及其顺序。它体现教学的整个过程,反映教学的组织形式。所谓优化教学结构,则指的是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最恰当地”解决教学过程中要素的组合和程序的编排,从而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但是,如何“巧妙”安排课堂要素?如何使各要素相互协调?却不是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围绕着这个问题,教育理论家和一线教师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形成了并固化成各种“教学模式”。笔者通过实践证明,对于初中学段来讲,“自学预习——合作展示——质疑探究——点拨提升”是一种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的模式,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第一步:自学预习阶段。本阶段要求教师在全面把握教材重难点的基础上,设计出一节课的“导学案”,学生在课前利用课下时间或在教师专门设计的“预习课”上完成预习任务。这样做,首先避免了学生预习无从下手,泛泛而过的问题。另外,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预设目标能有效的集中人的注意力,建构起知识的框架。同时,导学案还是师生教与学的“导航仪”,能避免“漫谈式”的语文教学造成的低效问题。当然,在设计“导学案”时,教师要根据需要设计出问题层次,根据学生情况设计出梯度,不能把它简单等同于试卷或辅助资料。
第二步:合作展示阶段。经过第一步的自学,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成果,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交流和展示成果的平台。这个平台,一方面能促使学生对第一步工作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是满足初中学生成就感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展示是把学生的书面解答转变成讲解语言的过程,需要学生把知识“再加工”,“想明白”还要“讲明白”。学生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寻求帮助,交流经验,碰撞思想,最后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风采。作为“演员”,孩子们是精彩亮相;作为“观众”,学生们是理性评价,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所主张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的原则。在实践中,这个环节的确也是学生们参与热情最高,参与度最大,课堂气氛最热烈的环节。尤其对于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来说,往往因为一次精彩展示赢得了全体同学和老师的掌声而找到了信心,变得大胆了、积极了。
当然,这个环节也是最考验教师组织管理水平的环节,需要教师放得开,收得拢,既要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也要适时评价,提高学生展示的水平。所以,虽然教师不像传统课堂那样作“指挥官”,但也不能游离于课堂之外,要当好“听众”,当好“点评专家”,当好“嘉宾主持”!
第三步:质疑探究阶段。本阶段要求学生把预习阶段和展示阶段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内探究研讨,把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拿到全班课堂上,共同探讨。
第四步:点拨提升阶段。有了前几个阶段的铺垫,尤其是第三个阶段的质疑,学生达到了“愤”“悱”的状态,教师在此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点拨学生的思路,运用教学法扩展学生的认识广度和深度,让学生心领神会,豁然贯通,使难点完全突破。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第102中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