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题目 >关于教学物理教学中“理由”

关于教学物理教学中“理由”

收藏本文 2024-01-14 点赞:13360 浏览:5747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物理教学课题研究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改进物理教学过程,形成个性教学特色的载体与平台。有时教师在研究课题申报时经常会出现一些困惑,不知道如何提出研究课题与研究过程如何解决课题研究的问题。本文试图从问题的提出与问题解决角度来谈谈个课题研究中的两个基本问题。
关键词 物理教学 问题 问题解决
物理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特点是问题性、专业性、主体性、灵活性、针对性与独特性。问题性就是指课题研究针对教育教育教学的具体、实际问题与问题解决而展开。专业性是物理教师针对学科自身特点进行的具有明确的物理学科特色的专业化研究。主体性是指研究主体是以教师教育教学为核心,辅以同伴的帮助来进行相关研究。灵活性是指课题研究选题、内容、方法、周期等调整方便、灵活。针对性是指课题研究源于教师或同伴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是教师教育教学过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具很强的针对性与时效性。独特性是课题研究的方法具有个性化的特征,非常适合于行动研究与实验研究,对于教师业务发展和专业成长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物理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的核心任务是解决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1 物理教学问题提出
物理教学课题研究的起点是“问题”,这里的“问题”是指不能用现成的、现有的经验和方法解决的一种情景状态,是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出现的矛盾与影响学生身心发展、教学质量提高的现象与弊端。教学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教给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方法,然而遗憾的是许多教师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就比较缺失。
发现问题是指头脑中产生的疑问但未必明确、清晰;提出问题则是指头脑中产生的疑问用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由发问题到提出问题这中间需要经历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的过程。从课题产生角度来看,有以下几种类型:
(1)源于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教育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包括社会、家庭;内部环境包括区域、学校、班集体等。例如,针对课时紧张、学生学业负担可提出“物理学习成绩与学生作业量的关系研究”课题,这是针对学业负担过重而进行的微观性研究。
(2)源于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物质资源、软件资源与信息资源几个方面。例如“实验条件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制约性研究”可为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提供思路。
(3)源于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需要研究的问题,每时每刻都可以发现问题。例如,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上课时睡觉、打磕睡的现象提出相应的问题并组织研究。象“学生课堂睡觉与教师教学行为的相关性研究”、“学生课堂打磕睡原因的调查研究”等。再如,近年来高中女生物理学习成绩普遍比生好,可提出“高中物理学习成绩与性别关系的研究”。
(4)源于教学理论:一般中小学教师不适宜进行理论研究,但可以根据自己所熟悉的领域进行转移性理论应用研究。例如,应用探究理论来研究“探究性学习中猜想方法与途径研究”。
(5)源于教学价值:每个学科都有其内在的教学价值。教学是由知识传授为最初的出发点,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关注每个知识的教学价值是值得研究的。例如,“电场思维教育价值辩考”、“测定小灯泡伏安曲线的教学价值分析”等。
(6)源于教育教学发展:中小学教师进行课题选题表现出过于明显的教学功利性倾向,忽视了教育教学的发展性要求。许多教师围绕解题、复习、考试等内容来选题,并不是这些内容不能研究。但是,教育教学的发展要从微观入手进行宏观谋划。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依据学科特点,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问题进行研究。如,学生在关注成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研究考试成绩对学生学业发展的影响,“如何通过考试成绩的正确评价来促进物理学习水平的提升”、“物理思维方式对学生物理素养形成的作用”等。
问题提出的需要注重科学性。物理教师长期在中学课堂一线教学对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提出问题的科学性不太关注。典型的错误是选题中的逻辑相关性程度考虑欠妥。如,对于研究过程中的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逻辑相关程度直接性考虑缺乏严谨性与科学性。象“高中生物理演绎能力对物理学习成绩的影响”、“物理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的研究”等选题,表面上看选题是以学习效果为因变量因素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然而,仔细分析就会发现研究变量与因变量的逻辑相关程度存在一些问题。事实上,影响考试成绩的因素可能是一系列的,如前测与后测的两份试卷的信度、区分度,两份试卷评定方法的差异、同一学生两次考试前复习投入、临场发挥等因素都可能造成考试成绩的差异。这就造成了用考试成绩作为实验变量所导致的学习效果变化进行比较的可靠性值得怀疑。从变量的逻辑相关程度方面来讲,可以将上述两个选题改为“物理演绎能力对学生解题效率的影响”、“物理学习兴趣与学生物理学习投入量的研究”或“物理学习兴趣与学生物理学习方式变化趋向的研究”等。
2 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问题解决

2.1 注重概念的科学化水平

(1)缜密思考相关概念的界定:不少教师在课

摘自:毕业论文免费下载www.udooo.com

题研究时对相关概念的界定不是太重视,往往会抄录一些理论术语作为界定。从物理课题研究的实践经验来看,课题相关概念的界定以“操作性定义”方式比较容易使其内涵清晰、具体。“操作性定义”是指将研究变量的抽象化形式转变为可以观察、 测量和操作性的具体形式。
例如,“物理学习成绩与学生作业量的关系研究”中两个研究变量“物理学习成绩”和“学生作业量”分别界定为:物理学习成绩是指学生参加学业达标考试的原始分数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标准分。学生作业量是指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所用时间与授课时间的比值。
(2)缜密思考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可能存在的变化因素:教育教学中问题的变量通常不是单因素变化所引起的。如学生的学习成绩影响的因素就很多。如“物理学习成绩与学生作业量的关系研究”中的因变量“物理学习成绩”,与许多变量相关,除了与前文所述因素之外,还有教材、课时、教学进度、教学方法等因素。因此,在制定研究方案时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以便使研究数据更接近研究的本源。例如,可以选择同一班级的学生作业研究对象,在控制教材、教法、课时、教学进度、教学方法等方面就好一些,而对比实验是将这个班的学生随机等分成两组,一组是作业量大一些的,一组是作业量小一些,成绩采样也是相同的,其得出结果的可靠性就强一些。(3)缜密思考因变量在研究前后的变化评价标准:有些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经常将这个问题简化处理。例如,“学习成绩”在研究过程中如何进行评价,多数教师是实验前后考试原始分数来进行评价与比较。事实上,前后两次试卷的难易度、区分度、信度等差异会造成评价标准的不同,而造成对结果的影响。因此,研究过程中,将实验班的两个对比组放在学校样本中进行标准处理后再对对比实验小组比较与分析。

2.2 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正确的研究方法是保证课题研究科学化的基础,也是解决问题的核心策略。因此,研究方法的选择一定要适应课题研究目标要求。
例如,“物理学习成绩与学生作业量的关系研究”就适宜采用实验法,不宜采用个案分析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之类的研究方法。如“不同物理课堂教学方法与学生的注意集中程度的关系研究”用定性处理与定量处理结合的方法。即将自变量“不同教法”与因变量“注意的集中程度”进行定性分析;将自变量“不同教法”与因变量“注意力持久程度”进行定量分析。

2.3 准确地搜集研究资料

课题研究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找到其内在规律,揭示其蕴含的真谛。而规律总是存在于大量的现象之中的,真谛往往蕴含在纷繁复杂的材料之中。课题研究搜集研究资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对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过程相关的所有信息资料等进行收集。主要包括: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研究问题最初是如何提出来的,问题经过什么样的过程变成研究

源于:科技论文写作www.udooo.com

课题的,课题的计划书、研究方案以及研究过程性资料等;课题活动的学习资料、课题交流情况、专家指导以及同伴对课题可行性的意见与建议、相关机构与团体直接、间接评价资料等;研究过程中观察、采集的各类信息和数据,与研究课题相关的活动照片、音像资料,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克服困难的过程性资料、研究过程中意外收获、制作作品,态度和情感方面的体验等。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要有的放矢,避免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收集资料要及时准确、搜集真实原始的资料,同时要借助于现代科技技术进行收集。

2.4 严谨地进行数据处理与科学分析

课题研究过程中获得研究数据,只有通过有效的处理,才能从中看出研究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为进一步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提供科学根据。教育教学研究的数据处理方法比较多。如统计分析法之单因素比率显著性检验、双因素两样本差异性显著性检验、多因素问题的€%p2检验法等是课题研究常用方法。

2.5 认真撰写课题研究论文

(1)结构合理:课题研究背景和主题意义应放在论文开始部分,论证的核心内容一般放在论点之后,研究结论放在论文后面。结构层次要清晰、段落分明,且有一定的内在逻辑。
(2)语言简洁:论文写作中语言要准确、简洁、流畅,有关的语言、符号、图表要符合规范。有引用文献资料的要注明出处,避免抄袭。
(3)内容精准:写作的内容要依据题研究资料的研究成果真实写作,切忌杜撰。不要将与论文主题联系密切的内容写入文章之中,一些客套、检测、大、空话坚决不要写入文章中。
(4)结论科学:论文主题要对教育教学有社会意义和某种价值。论文观点和论据材料要仔细论证,要符合逻辑。
参考文献
 佟庆伟,胡迎宾,孙倩.教育科研中的量化方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0.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中学教师物理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9.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