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双语教学 >分析中学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查抄袭率

分析中学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查抄袭率

收藏本文 2024-02-28 点赞:8134 浏览:2475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小学数学大纲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好的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一辈子才能受益不尽。"可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更要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怎样的良好学习习惯呢?

一、良好的语言习惯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对法则、定律、算理、算法等多方面的叙述要合乎逻辑,因果关系不能颠倒,分析和综合要合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理解所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如:教学完梯形的概念后,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无误地把梯形的概念表达出来:"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并要求学生说出"只"是什么意思,把"只"字漏掉了这种四边形是什么?(有可能是梯形,也有可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和菱形。)数学语言是严谨而精密的,多一个字或少一个字都会改变原意使其真理变为谬误。在如:在教学"多位数乘法"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例题教学后,让学生说出解题步骤,然后按其方法步骤独立练习,再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得学生把感知的解题过程变为抽象的语言。经常性的这样训练就能形成良好的智能和良好的语言习惯。

二、认真阅读数学课本与专心听讲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训练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使学生具备阅读课本的能力。在数学课中,应使学生"看、读、思、练"结合起来。从儿童一入学就应该带领学生逐步学会看懂图、式、文,再引导学生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引发学生思考。随着学生的年龄和抽象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课本内容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养成先阅读后做作业的习惯。
专心听讲是小学生在数学课上接受信息、获取知识的基本保证。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教师首先必须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形象化的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深入浅出,使学生都能听得懂;再次,要注意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讲刺激学生的语言,教态和蔼可亲。

三、学生认真审题习惯的培养

审题是进行正确计算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
(一)做题时,首先学生应该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读题、理解题的能力,明确题目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再进行计算。

(二)教会学生观察题型,正确运用定律、性质,使计算简便。

(三)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正确的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的解题,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四、独立思考问题与多动脑筋习惯的培养

(一)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要求教师注重激发学生思考的,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为此,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提出能够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如:教学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让学生先算1~9各数与5的积,再算几个任意自然数与5的积,然后分析出积的规律,归纳出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这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一个数与5的乘积能否被5整除?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
(二)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一般情况下,学生想出较新颖独特的解题思路,大多是在整个思考过程的后半段时间内形成的,如果教师过早的作出评价,往往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拓展。如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的表达17减8所表达的意义,学生一般表达为17减8得多少,但如果教师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启发学生从减法的运算名称、意义等多角度思考,就会促使学生积极动脑,踊跃发言。(1)被减数是17,减数是8,差是多少?(2)17比8多多少?(3)8比17少多少?(4)8再添上几就是17?(5)17减去多少与8同样多?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多方引导,恰当把握时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一切机会,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精力集中、专心听讲、勇于钻研、肯于动脑、大胆发言并逐步养成。首先,教师要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善于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其产生探索求知、解决问

源于:毕业总结范文www.udooo.com

题的积极要求;其次,要从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新授知识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和信心,提高他们进一步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钻研动脑习惯;再次,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的重难点,一方面充分让学生有操作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领悟算理,同时培养学生动手和探索精神。

五、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习惯的培养

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真、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从学生一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从数字到汉字的书写、从一位数到多位数、从整数到小数、分数的书写,都要严格要求。独立完成作业是发挥作业应有的切实保证,要经常表扬那些能够克服困难并认真检查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他人作业的坏习惯。

六、验算习惯的培养

验算是题目求解后通过逆运算或其它方法来检验起初计算、解答的结果是否正确的一种行为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问题让学生明确验算的重要性,教给学生的验算方法,培养学生检查和验算的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在认识了验算的重要性以后还要掌握其方法并运用在实践中去。如:式题中的验算,重在掌握加、减、乘、除的一步验算。应用题的验算,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又是培养验算习惯、发展验算能力的重要举措。应用题的验算一般包括估算、换算、还原、检测设等方法。估算是看看所得的答案是否相同,换算是换另外解法再做一遍,看看两次答案是否相同。还原检测设法是把答案当作已知代入原题,原题中的一个已知当问题,看看解答后能否还原出来。应用题的验算方法多种多样,同一道题也不止一种方法。因此,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掌握交叉、综合等多种灵活的验算方法,从而使每位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习惯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养成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严格要求,示范诱导,反复训练,才能取得预想的结果。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