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现代文学 >阐述声乐高师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

阐述声乐高师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

收藏本文 2024-03-12 点赞:18747 浏览:8313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声乐离不开情感因素, “情”是“声”灵魂和生命。针对高师类学生的培养目标及学生的特殊性, 研究和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声乐教学思路和方法, 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以感情培养为着眼点,构建良好的主导和主体关系,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融入音乐,参与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以情带声,以声传情,有效地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高师;声乐教学;情感培养
1005-5312(2012)30-0104-02
声乐是一门研究科学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的学科。师范类学生的声乐教学,由于与专业艺术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同,学生的生源不同,所以在教学思路和方法上必须有针对性。我认为从“情感培养”入手,以声传情,以情带声,是提高声乐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声与情的关系

“情为声之,声为情之形” 是我国传统唱法中重要的美学思想,著名诗人白居易就是这一美学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声与情是歌唱艺术两个最基本的要素,出色的声音技巧与完美的情感艺术表现是相辅相成、互不可缺的两个方面。声音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声音的灵魂。声与情是对立统一的:一方面,声与情是一对矛盾,情感就像一匹野马,不愿受任何限制,而声音技巧则遵循一系列的发音原理和规则,是规范的。情感要冲破声音技巧的束缚去自由伸展,声音技巧的规则又力图驾驭情感,不使其成为破坏规则的因素。另一方面,声音和情感始终保持着互为基础、互为支持、相互依托、相辅相成但又不能相互取代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声乐学习与训练的过程,就是在解决这对对立统一体,不断在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循环往复中前进,逐步达到声音技巧与情感表现的完美统一。“情”与“声”是相互依存,融为一体的,光有声没有情,歌声就会变得空洞乏味;反之,光去追求“情”而不重视“声”,那演唱出来的效果也是虚飘的。因此说,善于唱歌的人,总是在歌唱中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做到声情并茂。

二、良好情感培养的策略

(一)教师在情感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在教学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声乐演唱运用的是自己的身体,但是这一个每人都熟悉的工具,都是最难把握的。因此,声乐教师的教学比其它学科更为困难。声乐课不是简单的技能训练,而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的培养,如果从声音到声音,从技能到技能,从方法到方法,很容易使学生变成装腔作势的工匠,要解决这一困难,必须要求教师从情感着手。而情感必须通过一定的审美教育方式才能获得。例如演唱码头工人歌,教师应该较详细地讲述作品的创作背景,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较深刻地表现旧中国码头工人沉重的劳动和他们内心蕴藏着的巨大愤怒和反抗的力量。

(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良好的情感交流与沟通,可以使双方能积极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使教学形成良性循环,有益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应与不同的学生建立起师生间不同的沟通渠道,建立师生间的充分信任与自信。首先,教师要保持温和热情的教学态度,尽量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感,使学生感到和蔼可亲,在心理上获得放松,乐意与教师进行沟通,从而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歌唱学习。例如: 在进行声乐训练中,有些学生常常会出现歪嘴、翻白眼、脸红脖子粗等毛病,这时候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当或出现任何不太好的表情都会给学生带来紧张情绪,甚至会让学生感觉到一种沉重的打击而无法训练下去; 反之,如果教师给予耐心地讲解,恰当的示范动作,温和的笑脸,学生的紧张情绪便会消失而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原有的毛病也会慢慢改正。其次,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把消极的情绪感染给学生,要以自己的教学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要对学生倾注自己满腔的热情和真诚的爱,教师除了对学生心理上的关心之外,还要关心和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尽量预防嗓子疾病的发生,一旦发现嗓子发生疾病,应叮嘱学生及时治疗。要求学生养成健身、运动的习惯,因为身体越好,歌声的弹性和张力就越好。另外,教师还要发挥榜样作用,要以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魅力征服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从而强化声乐教学的情感作用,使教与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三、培养学生歌唱情感的几种有效方法

(一)在发声训练时,注重声情结合,是培养学生歌唱情感的基础

发声训练在声乐教学中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歌唱的重要基础训练内容之一,其目的主要是通过教师的示范和辅导,改掉学生在发声方法上一些不良习惯和错误,使学生逐步确立起较完整、系统、科学的发声方法,为歌唱打下良好基础。在这个阶段,教师首先必须要做到满怀、情动于衷,再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手势、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动情的范唱等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开启他们的情感之库,激活他们的情感之潭,对每个不同的作品,教师都要这样把作品完整地展现给学生,这样教师在示范的过程中因内容的不同而表现出来的情感变化,能帮助学生获得更深层的信息。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应结合学生多样化的个性特点,遵循情感内容的生活化原则,即不能一味苍白无力地要求学生“开心点”、“积极些”等等

源于:查抄袭率职称论文www.udooo.com

,而是具体地结合身边的人、物、情、景来引导学生的情感,引起其情感共鸣。

(二)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声乐作品的内涵,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著名声乐教育家喻宜宣教授说:“如果对作品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微,就无法理解作品,更达不到艺术表现的境界。”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要求学生事先预习,准确地理解和分析作品,然后展开想象的翅膀,能有效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1)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认识创作者的创作特点。每个艺术作品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酝酿而成的,深入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对表达其内在的思想情感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例如《黄河大合唱》,它是抗日战争这个特殊时代背景的产物,冼星海在这个作品中,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描述了抗日战争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痛诉了敌人的残暴和人民所遭受的深重灾难,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潮。在音乐风格和素材的选择方面,吸取了许多民间音乐的因素,非常富有民族特点。只有理解了思想,体会到这种宏大的气魄,感受到这种深厚的情感,才能更轻松地把握住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更出色地完成这部作品的演唱。(2)熟悉作品内容,从歌词到旋律做到准确把握,恰如其分地领会和表达出作品蕴含的情感色彩。首先,要求学生在演唱前必须先熟悉、朗诵歌词,通过朗读来获得声情上的感性认识,并进一步把握歌词所要表达的意义。在进入作品后,还要能够从作品中走出来,不受原作品的制约,通过充分运用自己的声乐演唱技巧,使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得到淋漓尽致的阐发; 其次,熟记旋律,唱准音高、节奏、节拍,并注意乐感,唱准谱子和音准、节奏,是对作品从音乐上分析研究的基础。只有先正确唱好旋律,才能准确把握好歌曲的情感,完整表达整首歌曲的内涵。
(3)鼓励学生对作品展开自由的想象。想象是提高学生情感领悟能力的催化剂,它既可以补充、丰富作品中的形象,又可以挖掘作品中具有暗示性、启发性的内容,能扩充作品的情感天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有着不同于旁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我们要允许学生对音乐作品有不同的见解,鼓励他们去挖掘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因素,由浅入深的去展开想象。

(三)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感情的教学环境

在教学环境下,教师在课堂上除要尽量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敢于表现自己外,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穿插朗诵训练,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将有积极意义。因为朗诵是对语言技巧、发声技巧和情感表达的全面锻炼,将朗诵时的感觉带入演唱,将能使表演更具感情化。此外,教师要多给与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表演者之所以能做到坦然自若,是经验所致,是自我克制力发生作用的结果,而要想获得这方面的能力,必须增加学生的锻炼机会,让他们积累演出经验,培养自己的克

源于:论文范例www.udooo.com

制力,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快的融入到歌唱环境中,才可能声情并茂地演绎作品。

(四)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多种交流

声乐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做到由浅入深。不能因为学生的程度低而大加指责。这需要我们摆脱固有的教学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教学。声乐教师要努力在情感上打动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够通过学生的内心需要产生积极的动力。另外,还要采取多种方法与学生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练好基本功,并做到学生间能够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在这一方面教师的积极的“情感”可以感动学生,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四、结语
总之,情感贯穿于声乐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它是声乐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声乐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应以人为本,以自己的真情实感为引导,帮学生更好地感受作品,使声乐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绪红霞,滕越.浅析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J].当代教育科学,2007,(12).
王静.高师教学中歌唱艺术声音与情感的培养[J].大舞台(双月号),2009,04).
[3]文小华.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2).
[4]钟迪.浅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J].艺术教育,2007,(06) .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