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信息技术教学 >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收藏本文 2024-03-29 点赞:18672 浏览:8211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新课程强调高中地理教学要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从促进学生认识问题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做、掌握要领和技巧三步入手,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从形成地理认知结构、实现地理成果迁移和符合地理认知规律三方面内容探讨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地理教学;学习能力;培养
1992-7711(2012)14-053-1
现代教学论认为:“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要到实践中去运用。学生获得的知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有生命力。”因此,要想消除传统地理教学中的这些弊端,就必须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那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形成地理认知结构

任何学科的学习总要涉及到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和信息。由此可见如果学生能够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地理认知结构,无论对于他今后继续学习地理知识,还是进一步去解决地理问题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起

怎样写毕业论文www.udooo.com

一个良好的地理认知结构呢?关键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迅速检索到与新的经验相关的认知结构部分,进行同化或顺应,从而产生新的认知结构。换句话说,知识点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将知识点连起来的线,以及用线织成的网。
根据地理知识的联系性质,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纵向联系、横向联系和多向联系。所谓纵向联系是指地理知识之间存在的归纳、演绎以及递进的联系。这种联系一般存在的范围较小,通常是章节知识内部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等值线图判读方法教学中,我们可以作如下的总结:
这三种等值线图的判读分别出现在不同的章节中,但判读的原理是相同的,学生可能对其中的一种比较熟练,一旦建立起这种横向联系,其他两种图的判读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实现地理成果迁移

地理学习的主要目的并非保持和再现知识,而是使学生能在新情境中运用知识,即实现地理学习成果的迁移。所谓学习成果的迁移就是利用所学技能、知识等去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加工地理信息、储存地理信息和应用地理信息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培养。要想让学生完成知识的迁移,首先在课堂上就要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我们认为创设地理问题情境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基础性原则,也就是说我们创设的问题情境不要离学生的生活太远,要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完地球的自传和公转后,我们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请同学们根据地球的自传和公转设计一个烤鸡炉,并说明你这种设计比目前商店里的烤鸡炉有哪些优越性。一开始有部分同学无法将地球自转、公转的知识迁移到这个问题上,经过老师的指导学生们马上开始了热烈的讨论。从黄赤交角到烤鸡的形状,从昼夜长短到公转自转速度比。实践证明这样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确实激发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并在知识、技能迁移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挑战性原则,也就是说我们所设计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来讲应该是一种挑战,这个问题决不能是他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是要经过思考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例如在世界农业发展不平衡的知识教学中,我们通常是采用对比讲解的方法,教师列出对比项目,学生填入对比内容。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我们认为对于高一学生过于简单,不具有挑战性。而换一种方式,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总结可以从哪些方面对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的不平衡。很显然这样一种问题情境要求学生做出更为深刻的思考,充分培养了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第三是综合性原则,我们不主张对问题情境做过多的简单化检测设,使其远离现实。例如:九八年长江洪水成因分析;近年来黄河断流的危害及成因分析;近日北京大风降尘的危害及成因分析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特征。

三、符合地理认知规律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老师们经常有这样的疑问,在有限的课时内所规定的地理知识还讲不完呢,哪有时间培养学生学习能力?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验我们认识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是贯穿于地理知识的传授过程之中的,关键在于我们教师传授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也就是说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应符合学生的地理认知规律。我们将地理学习的认知过程划分为意向阶段、感知阶段、理解阶段、巩固阶段、应用阶段和创造阶段。如地理知识的感知阶段,就是培养学生地理观察能力的最好时机。例如:中国南北方自然资源对比的教学,我们一般都采取列表对比的教学方法,关键是表格内容的填充,如果我们能自制一些投影片反映出中国矿产、降水、地形、热量等自然资源的分布,要求学生看图填表,这样就符合了由感知到理解的认知规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地理图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树声.中学地理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07).
[2]沈思义.教材教法新编.中国商业出版社,1991(10).
[3]刁传芳.中学地理教材教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05).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