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中学德育 >发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收藏本文 2024-02-09 点赞:22367 浏览:9811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探讨问题解决的各种可能的途径,或把命题适当变化后,让学生探讨有什么结论出现,这会有利于发散思维能力培养。
转换课堂角色,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怎么写论文www.udooo.com

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思维活动的环境。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思维开发。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发散学生思维为根本,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反复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途径。可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思维能力。如:一个服装厂要做720套衣服,2天做了120套。照这样计算,剩下的衣服还需要多少天才能做完?先让学生思考:要求“工作时间”得先求出“2天的工作效率”。即“总工作量÷工作效率-已用时间”或者是“剩下的工作量÷工作效率”,这样就可以有不同的解法。解法一:720÷(120÷2)-2=10(天),解法二:(720-120)÷(120÷2)=10(天)。还可以进一步提醒学生,从1套衣服用的时间来思考得出:解法三:2÷120×720-2=10(天),解法四:2÷120×(720-120)=10(天),还可以从求倍比的思路进行思考得:解法五:2×(720÷120)-2=10(天)。
在采用“一题多解”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和思考,以寻求不同的解题途径,同时引导学生对多种方法进行比较,优化解题方法,并注意找出同一问题存在各种解法的条件与原因,挖掘其内在规律。
“一题多变”是题目结构的变式,将一题演变成多题,而题目实质不变,这样,做一题,问一片,使学生不仅能复习、回顾、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而且能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技能、方法、技巧学牢、学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延迟评价,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延迟评价可以给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互相启发的氛围,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出尽可能多的创造性设想,因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有这样一道题:生产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生产60个,7天完成任务,实际只用6天就完成了任务,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生产多少个零件?大多数学生按照常规解法,先求出一共有多少个零件,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个零件,然后求出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生产多少个零件,列式为:60×7÷6-60=10(个),并且认为这个题目只能这样解,然而有一名学生的列式为:60÷6=10(个),他的理由是“计划7天完成,实际少用了1天,这一天的任务(60个零件)必须分配在6天内完成,所以60÷6=10(个)就是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生产的零件。同学们听后都感到有道理,都很敬佩这名同学,其实,这个新颖独特的答案,要有个思维的过程,这个过程,像机器启动一样,是慢慢展开的。在学生思维启动的过程中,别人的、特别是教师的过早评价,往往会成为思维展开的抑制因素。正因为如此,我们在课堂上应当表现出极大的耐心,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驰骋联想、各抒己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会有一种“自由感”,从而无拘束、无顾虑地针对问题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和语言活动,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目的。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