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新闻传播 >> 传播技术 >武汉媒介素养现状调查

武汉媒介素养现状调查

收藏本文 2024-03-17 点赞:20135 浏览:9256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微博已发展成为近一半中国网民使用的重要互联网应用,尤其深受大学生的喜爱,以微博为平台的信息传播具有网络难以避免的虚拟性和复杂性,这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武汉市5所高校500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从媒介接触情况、媒介使用参与情况、媒介认知理解能力、媒介评估批判能力四个方面,调查和探讨了武汉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推进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微博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
微博,又称微博客、即时博客,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平台。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2011年初的6311万增长到2.5亿,增幅高达296%,微博的网民使用率从13.8%增至48.7%。①微博仅用一年的时间发展成了近一半中国网民使用的重要互联网应用,由于其简单、便捷、开放、互动性强等特点,深受大学生喜爱。但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处于形成阶段,微博又具有网络难以避免的虚拟性、社会性和复杂性,它对大学生既有积极影响,也会产生消极影响。因此,这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2年4月至5月,我们在武汉市的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经济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等5所高校开展了以“微博时代武汉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为主题的问卷调查。调查采取随机问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51份。调查样本的性别构成情况为男性48.56%,女性51.44%;专业构成情况为理工类44.57%,文科类55.43%(其中新闻传播类占16.41%);各年级所占比例为大一31.93%,大二34.37%,大三19.07%,大四14.63%。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武汉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基本现状如下。

一、武汉大学生的媒介接触情况

媒介接触行为是影响受众媒介素养形成与培养的重要因素,受众接触媒介的动机直接影响到受众对媒介信息的接受程度与效果。在回收的问卷中,仅14人没有注册微博,可见微博在武汉大学生中的普及率是很高的,他们接触微博的

源于:查抄袭率论文www.udooo.com

主要动机见表1。
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武汉大学生接触微博具有较明确的目的性和能动性,能够按照自身意愿调节自己的媒介接触行为,利用微博资源;另一方面,在接触动机中,“关注名人、明星动态”、“休闲娱乐”仍占较大比重,这符合了大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特点,但也从另一角度说明了他们对微博资源的认识有限,缺乏科学、系统的引导。

二、武汉大学生的媒介使用参与情况

微博时代,传者和受者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同时又都是信息的使用者和接受者。因此,讨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强调其媒介使用和参与能力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从微博的使用时间上看,武汉大学生使用微博的时间普遍较短。微博的兴起始于“微博元年”2010年,在调查中,武汉大学生使用微博一年以上的学生不足三成,仅29.71%。此外,79.16%的学生平均每天使用微博的时间不足2小时,每天使用4小时以上的仅3.43%。这表明武汉大学生对微博的使用具有一定的依赖性,但并不沉迷其中,媒介消费行为较为理性。
在微博信息的参与上,大学生并未充分利用自己信息传播者的权利。在日常使用微博时,“一般只浏览”的人数占45.66%,而“一天内会多次更新”的人数仅占9.98%。在“你是否经常在微博上更新和分享热点话题并参与讨论”的调查中,仅11.75%的学生选择“愿意并经常这样做”,6

2.31%选择“偶尔会这样做”,剩下的25.94%对此直接表示“没兴趣”。

在微博更新内容上,大多数学生表示经常更新的是“个人心情、感受”,“学生、生活、工作状态”等内容,而选择“对社会时事的评价和讨论”的人数不足三成(见表2)。由此可见,虽然武汉大学生以获取信息、了解时事为最主要接触动机,但在实际行动中却并非如此,大学生在媒介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从而偏离了最初消费动机。

三、武汉大学生的媒介认知理解能力

媒介素养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媒介的意义是通过受众的协商完成的。②在调查中,47%的武汉大学生认为受众在微博媒介中扮演着“很主动或较主动”的角色,40.35%的学生持中立态度,仅有1

2.85%认为受众的角色“很被动或较被动”(见表3)。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6年的一项关于上海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调查中,有52%的大学生认为受众在大众传媒中的角色是“很被动或较被动”。可见,微博区别于传统媒介更具开放性和互动性,也使受众逐步意识到自己在媒介信息传播中的主动性,从而积极参与其中。
在“您认为微博对您哪些方面产生了影响”的调查中,仅14.41%的人肯定了微博对以上各方面(知识结构、观点思维、交流、人生观价值观)都有影响,此外仍有16.85%的同学认为微博对自己不会产生任何影响(见表4)。这些说明,武汉大学生虽然能够普遍认识到微博传播中对自己较为直接的影响,但对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力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充分。
在武汉大学生对微博的属性理解方面,有超过一半的同学认识到了微博的媒体属性(67.85%)、传播属性(62.57%)和沟通属性(58.31%),有3

5.48%的人选择了社区属性,但只有19.96%的大学生意识到微博的公关属性。

在微博上,人人都是记者、观察员,是信息的传播者。在微博上发出的一句话,很可能以最快的速度被成千上万的人转发并评论。因此,微博的媒体属性和传播属性首先得到了大学生的认可;它是一个围绕关系纽带进行信息交换的社交平台,通过微博@一下就可以实现与熟人、朋友甚至是名人、企业的对话联系,其社区属性和沟通属性也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微博的公关属性往往在娱乐界和商界比较明显,名人、企业等通过微博对其自身形象进行维护,危机公关往往进行地比较隐蔽,大学生比较难意识到也是可以理解的。

四、武汉大学生的媒介评估批判能力

在信息时代,媒介是人类最重要的知识来源之一。有资料表明,现代

摘自:毕业论文结论范文www.udooo.com

中国人一天所接触到的各种信息量,相当于20多年前的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所接触到的信息总量。③史蒂芬·列为特在《魔鬼经济学》一书中提到:“在微博中,有价值的信息占到的比例仅为4%左右。”④因此,媒介评估批判能力,即大学生对媒介传播信息的鉴别和判断能力,是衡量大学生媒介素养的一项重要指标。
当今,媒介已经成为人们感官的延伸和认知社会的相似度检测,在“有人认为微博是一面能够真实反映现实的镜子,您赞同吗?”的调查中,72.5%的武汉大学生表示完全同意或基本同意,仅21.73%和5.76%的被调查者表示怀疑或不同意(见表5)。事实上,由于网民这一庞大群体受文化、教育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往往呈现出媒介素养参差不齐的状貌。微博信息发布源的随意性和模糊性,对传统的“把关”机制构成了巨大挑战。可以想象,微博先天的“把关”不足,后天的监控缺位,其所构建的媒介现实不仅与客观现实有很大的差异,与传统媒体所构建的媒介现实也有很大的不同。对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的大学生对媒介现实和客观现实缺乏清醒的认识,容易把微博环境和现实社会现状混为一谈。
微博在给受众带来海量信息和便捷体验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夹杂着暴力、等负面信息。调查结果显示,56.31%的武汉大学生对微博上的软性暴力、内容能表示坚决抵制,有10.86%的大学生对此深受困扰,但是也有32.88%的大学生认为这是生活调剂,对自己影响不大。这一方面表明大部分的大学生对此类媒介负面信息有着理性的认识,但是对其潜在的巨大危害性缺乏正确的判断。

五、调查结论

概括说来,媒介素养主要是指人们面对各种形式的媒介信息时进行选择、理解、评估、传播和创造等的能力。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调查,我们可以得出微博时代武汉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状况的一些基本特点:
在媒介接触上,微博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很高,获取信息和与人交流是大学生接触微博的最主要动机,但对娱乐信息的关注也占较大比重。
在媒介使用和参与上,大学生使用微博时间普及较短,微博消费行为较为理性;大学生参与微博的内容形式较为初级,尚处于自发状态,没有形成信息传播的积极主动的自觉状态。
在媒介认识理解上,大学生能够普遍认识到微博时代受众的能动作用,也能意识到微博对自身知识结构、观点思维等方面的影响,但相对忽略了其对人生价值观等的深层次影响;对微博的属性认识方面,则反映出大学生对其公关属性尚认识不足。
在媒介评估批判上,大学生对媒介现实和客观现实缺乏足够的判断和辨别能力,难以明确区分两者的界限;大学生对微博上的负面信息具有基本的批判能力,但仅凭自身经验进行判断却缺乏对其潜在危害性的深刻认识。
综合本次调查结果,我们认为:武汉大学生具有应对微博时代的基本媒介素养,但这种媒介素养主要是建立在自身经验感悟的基础上,尚处于自发状态,缺乏科学系统的引导。目前,我国媒介素养教育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但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高迫在眉睫,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微博,探求网络环境中的媒介素养教育,应该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同时,大学生要学会以思辨的目光接触媒介、选择信息,懂得合理地利用媒介完善自我、怎么写作自我,以更高的媒介素养轻松应对微博时代。
【本文为华中师范大学学生科研项目成果】
参考文献
①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nic.net.cn/dtygg/
dtgg/201201/t20120116_2366

7.html,2012年1月

②刘佳,《上海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报告》[J],《新闻记者》,2006(3)
③张开,《媒介素养概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100
④信自放,《写与看是为满足,微博能火多久》[N].《青年时报》,2010-6-8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系)
责编:姚少宝
实习编辑:李紫薇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