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下载中心 >《》道家“无为”思想

《》道家“无为”思想

收藏本文 2024-04-15 点赞:10171 浏览:4350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以下简称《内经》)理论的形成发展根植于中国古代哲学的土壤之中,其中道家思想发挥着尤为的作用。“无为”作为老子《道德经》的核心思想,在《内经》中丰富的内涵和充分的体现。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两对《内经》道家“无为”思想了全面的梳理和深入的分析。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是道家思想概述。本梳理了道家发展的源流,大致分为老庄道家和黄老道家。简述了道家与道教的关系以及道家思想的发展。“道”是道家哲学最的,“无为”是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道家的哲学思想不仅对道教的产生有决定性的作用,对其他哲学流派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影响,也为后世医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哲学基础。是《内经》的成书与道家思想的关系。分析了《内经》的成书年代和历史背景,中国古代哲学是道家思想对《内经》医学理论的形成有影响,当时的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内经》理论体系的组成,道家的道气理论、养生观和辩证思想在《内经》中也有充分体现。在中医学的历史上,不少大名医也是著名的道士,如三国时期的董奉、东晋时期的葛洪、南北朝的陶弘景、唐代的孙思邈、王冰等等。剖析了道家“无为”思想的内涵。阐明了“无为”的字面意思,然后分析“无为”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价值取向、处世方法和精神境界,即“无为”是一种虚静柔弱、无知、无事的价值取向,“无为”是一种顺应自然、不妄为的处世方法;“无为”是一种无欲无求、无私、无己的精神境界,并分析了三者的关系。同时关于“无为”思想的两种误解,一是“无为”是消极厌世、无所作为;二是“无为”是阴谋诈术、虚伪不为。总结了“无为”作为处世方法,对于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关系的启示。研究了《内经》认识论中所体现的道家“无为”思想,从自然观、人体观和疾病观三个整理和。《内经》自然观,“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源,人与自然是以“四时五脏阴阳”为基础的整体,人体具有与外环境自然适应的能力,而构成人和万物之“气”本质上主阴、主静、自然无为的。《内经》的人体观,人是阴阳对立的统一体、五大系统协调的统一体、形神协调的统一体,反映出人体是一个和谐的系统,具有自主运转、自动协调、自然的特性,主张脏腑应保持“无为”无事、清静自然的,机体的各项功能才能自然运转,体现了道家“无为”的哲学思想。《内经》的疾病观,疾病的产生是违背了自然法则,而人体发病和病情变化规律也与自然气候相应,违背自然“无为”的原则是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疾病的诊断应该在病人清静无为之时,医生诊病也要保持虚静无为的。第五研究了《内经》治疗理论中的道家“无为”思想。研究发现,《内经》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中都体现着道家“无为”的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三个:一是道家“无为”的“为之于未有”思想体现为《内经》“治未病”的治疗思想,主张在疾病未发、未盛、未传和未复之时尽早治疗;二是道家“无为”的“顺其自然”的思想体现为《内经》“三因制宜”和“因势利导”的治疗思想,主张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和顺应脏腑气机运行之势、脏腑苦欲之势、经气运行之势及病位、病性、病程之势和病人之所便治疗;三是道家“无为”的“不妄为”思想体现为《内经》“自主疗愈”的思想,主张充分调动机体自主恢复功能、发挥机体阴阳平衡自愈能力、衰其大半而止,从而达到“无治”而“无不治”的效果。第六研究了《内经》养生理论的道家“无为”思想。《内经》养生思想是在吸收道家养生观的基础上发展的,无论在理论原则还是实践方法上与道家养生观都非常一致,其中道家“无为”思想在《内经》养生理论中了充分的体现,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道家“无为”的“无欲无求”的精神追求体现在《内经》情志养生中,提倡恬淡虚无的精神调养;二是道家“无为”的“不妄为”思想体现在《内经》的情志养生、运动养生、饮食养生和起居养生中,主张节制勿使情绪过极、适度运动以强健身体、饮食有节避免过饥过饱寒热失宜、节欲保精以保全生命活力;三是道家“无为”的“顺其自然”思想体现在《内经》情志养生、饮食养生和起居养生中,强调顺物合道保持心境平和、调和五味避免偏嗜、起居活动顺应四时;四是道家“无为”的“为之于未有”思想体现在《内经》防病养生中,倡导积极采取措施扶助正气、躲避虚邪。总之,在《内经》的情志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和起居养生中,处处体现着道家“无为”思想的精神实质,其还是为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养生目的,以求健康长寿,尽其天年。结语是论文研究的,并对创新点了总结,同时从理论研究和临床运用两了展望。关键词:内经论文道家论文无为论文认识论论文方法论论文

    目录3-8

    中文摘要8-10

    Abstract10-13

    前言13-14

    1. 道家思想简述14-19

    1.1 道家概况14-16

    1.1.1 道家的源流14-15

    1.1.2 道家与道教15-16

    1.2 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16-18

    1.2.1 老庄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16-17

    1.2.2 黄老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17-18

    1.3 小结18-19

    2. 道家思想对《内经》成书的影响19-27

    2.1 《内经》的成书年代20-22

    2.2 《内经》出现的历史背景22-23

    2.2.1 中医学的最初起源22

    2.2.2 《内经》的社会及医学发展的特点22-23

    2.3 《内经》出现的哲学背景23-26

    2.3.1 道气理论对《内经》的影响23-24

    2.3.2 养生观对《内经》的影响24-25

    2.3.3 辨证思想对《内经》的影响25-26

    2.4 小结26-27

    3. 道家“无为”思想内涵27-38

    3.1 道家“无为”字解27-28

    3.1.1 “为”的字解27

    3.1.2 “无为”的字解27-28

    3.2 道家“无为”思想的内涵28-32

    3.2.1 “无为”是一种价值取向28-30

    3.2.1.1 道家在对动静关系的价值取向上是以"静"为主的28-29

    3.2.1.2 道家在对强弱关系的价值取向上是以"柔弱"为主的29

    3.2.1.3道家虚静柔弱之“无为”本质上是一种"无知无事"的29-30

    3.2.2 “无为”是一种处世方法30-31

    3.2.2.1 “无为”从方法论上看是指顺应自然、不妄加作为的方法30

    3.2.2.2 “无为”方法的层面30

    3.2.2.3 “无为”方法的精神层面30-31

    3.2.3 “无为”是一种精神境界31-32

    3.2.3.1 道家“无为”的核心精神是无欲无求31

    3.2.3.2 道家“无为”的本质特点是无私31

    3.2.3.3 道家“无为”的意识境界是无已31-32

    3.2.4 道家“无为”思想的内涵分析32

    3.2.4.1 价值取向是表现32

    3.2.4.2 处世方法是运用32

    3.2.4.3 精神境界是核心32

    3.3. 对道家“无为”思想的误解32-34

    3.3.1 “无为”是消极厌世、无所作为32-33

    3.3.2 道家“无为”是阴谋诈术、虚伪不为33-34

    3.4 道家“无为”思想的启示34-37

    3.4.1 道家“无为”思想对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启示34-35

    3.4.1.1 “无为”是一种顺应自然的"有为"34-35

    3.4.1.2 “无为”是把握限度的"适度而为"35

    3.4.1.3 “无为”是把握时机的"为之于未有"35

    3.4.2 道家“无为”思想对处理人与社会关系的启示35-36

    3.4.2.1 个人应该更多地为社会无私奉献35-36

    3.4.2.2 个人应该谦虚地融入社会当中36

    3.4.2.3 个人在社会中应该与他人和谐相处36

    3.4.3 道家“无为”思想对处理人与关系的启示36-37

    3.4.3.1 个人应该加强自身修养36-37

    3.4.3.2 人应该宽容豁达处世37

    3.5 小结37-38

    4. 《内经》认识论中的道家“无为”思想38-48

    4.1 《内经》自然观中的无为思想38-41

    4.1.1 "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础38-39

    4.1.2 人与自然相参相应39-41

    4.1.2.1 人与自然是以"四时五脏阴阳"为基础的整体39-40

    4.1.2.2 人体具有与外环境自然适应的能力40-41

    4.1.3 "气"的属性是自然无为的41

    4.2 《内经》人体观中的无为思想41-45

    4.2.1 人是阴阳对立的统一体41-42

    4.2.2 人是心肝脾肺肾五大系统协调的统一体42-44

    4.2.2.1 五行相生相克的统一体42-43

    4.2.2.2 脏腑是自组织自协调的统一体43-44

    4.2.2.3 经络是自调节自适应的统一体44

    4.2.3 人是形神依存的统一体44-45

    4.3 《内经》疾病观中的无为思想45-47

    4.3.1 疾病产生于违背自然法则45

    4.3.2 人体发病规律与自然气侯相应45-46

    4.3.3 疾病诊断应在患者清静无为之时46

    4.3.4 医生诊病要保持虚静无为的精神46-47

    4.4 小结47-48

    5. 《内经》治疗理论的道家“无为”思想48-65

    5.1 道家“无为”之"为之于未有"与《内经》的"治未病"48-51

    5.1.1 治病之未发49-50

    5.1.2 治病之未盛50

    5.1.3 治病之未传50-51

    5.1.4 治病之未复51

    5.2 道家“无为”之"顺其自然"与《内经》的"三因制宜"51-58

    5.2.1 因人制宜52-54

    5.2.1.1 性别因素52

    5.2.1.2 年龄因素52-53

    5.2.1.3 职业因素53

    5.2.1.4 体质因素53-54

    5.2.2 因地制宜54-56

    5.2.2.1 用药不同54-55

    5.2.2.2 治法不同55-56

    5.2.3 因时制宜56-58

    5.2.3.1 治法不同56

    5.2.3.2 用药不同56-57

    5.2.3.3 因时施针57-58

    5.2.3.3.1 取穴不同57

    5.2.3.3.2 针刺深度不同57-58

    5.2.3.4 因时禁忌58

    5.3 道家“无为”之"不妄为"与《内经》的"自主疗愈"58-60

    5.3.1 机体自主恢复功能58-59

    5.3.2 阴阳平和病症自愈59

    5.3.3 衰其大半而止59-60

    5.4 道家“无为”之"顺其自然"与《内经》的"因势利导"60-64

    5.4.1 顺脏腑气机运行之势61

    5.4.2 顺脏腑苦欲之势61-62

    5.4.3 顺经气运行之势62

    5.4.4 顺病位之势治疗62-63

    5.4.5 顺病性之势治疗63

    5.4.6 顺病程之势治疗63

    5.4.7 顺病人之所便63-64

    5.5 小结64-65

    6. 《内经》养生理论的道家“无为”思想65-75

    6.1 情志养生65-68

    6.1.1 道家“无为”之"无欲无求"与《内经》恬淡虚无65-67

    6.1.2 道家“无为”之"顺应自然"与《内经》顺物合道67

    6.1.3 道家“无为”之"不妄为"与《内经》节制67-68

    6.2 饮食养生68-69

    6.2.1 道家“无为”之"不妄为"与《内经》饮食有节68-69

    6.2.2 道家“无为”之"顺应自然"与《内经》调和五味69

    6.3 道家“无为”之"不妄为"与《内经》运动养生69-70

    6.4 起居养生70-73

    6.4.1 道家“无为”之"顺应自然"与《内经》四时养生70-71

    6.4.2 道家“无为”之"不妄为"与《内经》节欲保精71-73

    6.5 道家“无为”之"为之于未有"与《内经》防病养生73

    6.6 小结73-75

    7. 总结与展望75-79

    7.1 总结75-77

    7.1.1 《内经》一书深受道家思想影响75

    7.1.2 《内经》认识论中的“无为”思想体现在自然观、人体观、疾病观75-76

    7.1.3 《内经》方法论中的“无为”思想体现在治疗理论和养生理论中76

    7.1.4 《内经》中道家“无为”思想的内涵分析76

    7.1.5 《内经》中“无为”思想的目的是实现"无不为"76-77

    7.2 创新点77

    7.3 研究展望77-79

    7.3.1 理论研究77-78

    7.3.2 临床运用78-79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