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哲学 >> 政治哲学 >试议王弼性情思想

试议王弼性情思想

收藏本文 2024-04-17 点赞:4768 浏览:1809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论文主要探讨王弼哲学思想中的性情、人格本体不足。全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第二部分论述了时代背景与论述渊源不足,第三部分论述了其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不足,第四部分则简要梳理了王弼人性本体论的演变及影响不足。各章具体构架如下:在第一章中,首先论述了经学的衰落与道学的复兴,打破了儒学独尊局面,带来了思想、文化的大解放,但新的精神系统尚未建立,名教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却日益凸显,成了摆在王弼面前的时代课题。于是,王弼援道入儒,提出了“名教本于自然”的思想,以形上、本体的高度调和、化解了自然与名教之争。其次,中国传统人性论由“天命”到“性命”再到“性情”地逻辑进展历程,成了王弼重新深思人生、人性不足的论述渊源。汉代天人感应神学的破产导致了人神疏离,也就被王弼“天地之性人为贵”观念续接了起来。在第二章中,按照哲学基础、人性判断、性情联系、理想人格四个方面对王弼性情思想进行了浅析与概括。第一,论述了“贵无”哲学系统是王弼探讨性情本体和理想人格的哲学基础;第二,指出王弼人性判断为性无善恶、情分正邪两类,并浅析了其基本内容;第三,论述了“性其情”的性情联系乃是依据无有、本末、静动本体思维的新创见;第四,梳理了“圣人有情”(孔子)观念的逻辑延伸与进展,“圣人”是理想人格的典范与化身。在第三章中,主要有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简单考察了嵇康、裴頠和郭象关于自然与名教联系认识的新变化;二是以情礼联系和文艺观念的转变看王弼性情、人格本体论的历史影响。总结论述了王弼性情思想的论述贡献。关键词:天命论文性论文情论文本体论文自然论文名教论文玄学论文

    摘要7-8

    Abstract8-12

    第1章 绪论12-22

    1.1 选题缘由12-13

    1.2 文献综述13-17

    1.3 概念界定17-20

    1.4 探讨策略20-22

    第2章 王弼性情思想的时代背景及其论述渊源22-35

    2.1 以儒家名教之治到道家人性自然22-28

    2.1.1 经学危机23-24

    2.1.2 道学复兴24-26

    2.1.3 名教本于自然26-28

    2.2 以“天命”到“天地之性人为贵”28-35

    2.2.1 三代天命转移说29-30

    2.2.2 先秦以降的性情论30-33

    2.2.3 “天地之性人为贵”33-35

    第3章 王弼性情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特点35-51

    3.1 哲学基础:“以无为本”35-40

    3.1.1 有无之辩35-37

    3.1.2 举本统末37-38

    3.1.3 以静制动38-39

    3.1.4 本体自然39-40

    3.2 人性判断:性无善恶与情分正邪40-43

    3.2.1 性无善恶41-42

    3.2.2 情分正邪42-43

    3.3 性情联系:“性其情”43-46

    3.3.1 性其情的内涵43-45

    3.3.2 性其情的影响45-46

    3.4 理想人格:“圣人有情”46-51

    3.4.1 “圣人”释义46-48

    3.4.2 “圣人体无”48-49

    3.4.3 “圣人有情”49-51

    第4章 王弼性情思想的进展演变及其历史影响51-62

    4.1 自然与名教观念的变迁51-55

    4.1.1 “越名教而任自然”51-53

    4.1.2 “崇有”贵名教53-54

    4.1.3 “名教即自然”54-55

    4.2 性情、人格本体论的历史影响55-62

    4.2.1 个性解放:以情礼冲突到礼玄双修56-58

    4.2.2 审美自觉:以“贵无”到“重情”58-62

    跋62-64

    致谢64-65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