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少数民族文学 >谈汉语教学中“说”训练

谈汉语教学中“说”训练

收藏本文 2024-02-15 点赞:15582 浏览:6958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说”是人们交流思想,传播信息的主要形式。“说”是汉语教学中很重要的基本能力训练,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对书面交际能力的获得有重要的影响,这不仅关系到民族学生能否顺利地用汉语学习专业课,也关系到毕业后的就业问题。
关键词:汉语口语课民族学生交际能力
汉语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语言。尤其是在我国,汉语是国家通用语。不仅汉族而且其他少数民族也都要学习汉语。新疆是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少数民族学习好,使用好汉语十分必要。少数民族学习汉语主要是在各级各类学校进行的,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以下简称汉语教学)也是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汉语教学也是使新疆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共同富裕,使各民族人民全面实现小康生活的基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范文www.udooo.com

础。
语言作为人类的交际工具,包括书面语和口语两种形式。虽然它们都能起到交际的作用,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最直接的交际方式是口语。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我们体会到对各族学生来说学习“汉语”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问题,尤其是“口语”能力。目前各级各类学校在语言教学中对口语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和提高。

一、“说”的重要性

(1)口语交际能力更提高人的真才实学
语言作为总体概念包括听、说、读、写各个方面和各种形式的符号系统。一般人的习惯看法是若一个人会写,有点学问,这可以算是人才;而一个善说,具有口才未必就是人才。其实不然,苦读勤写固然可以使人长知识,有学问,书面语言的作用是不可轻视的,但是忽视了口语交流能力的重要性却是毫无道理的。实际上,人要做到有口才才做到会写作需要更多的本事,需要更高的素质,尤其是需要较好的心理素质。因这这是由口语传播和口语交流的基本特点所决定的。
口语与书面语言比国交而言,大体有六大特点:
(1)以声传意——有简便而广泛的实用性;
(2)直接交流——有表达与反映的两种性;
(3)即兴构思——有及时感应的应变性;
(4)态势配合——有动态直观的整体性;
(5)通俗易懂——有生活活泼的形象性;
(6)句式简单——有快接快换的灵活性;
在这六大特点中,最主要的是前四个特点。这些特点便决定了口语的表达与交流能力比阅读和写作能力更需要能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和真才实学。
(2)口语课对民族学生的重要性
口语课在整个汉语教学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首先,它是一门基础课,其次它是民族学生从课本知识到具体的实际运用之间的一座桥梁,具有强烈的实践意义和功利色彩,有人在250多名初中学生中间进行了一次非正式的问卷调查,约95%的民族学生将“口语”列为他们最需要加强的技能;最后,它具有语言学习的“自检功能”和“监控功能”,民族学生通过口语课来了解自己对于汉语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序,反映能力,口语课老师则通过教学过程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其他汉语课的教学效果,这种“监控”会使汉语教学过程为一个有序整体,而其中的各个环节也会更加紧密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二、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汉语口语以教师为心,以学生为客体,强调教师教学,不太重视学生的口语实践,因此口语课往往容易成为教师的口语课。这种满堂灌的方式缺乏启发,引导,不注重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不注重培养学生将汉语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语言能力,其结果是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在一个口语教学周期后口语进步幅度较小,很难在具体交际中熟练,正确的使用汉语口语。
以上活动都是针对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口语而说的,我们把这些活动称之为“课堂小环节”。课堂教学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完成教学任务为主要目标,学生在课堂上学到语言知识表现为交际范围狭小,交际非真实,缺乏自然的语言交际内容,我们进行口语教学的最高境界,不只是要求学生掌握课堂上教师传授的语言知识,而且能熟练的掌握这些知识,树立地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知识要落实到有目的的语言行为上,必须要在课堂以外的真实的环境中得到运用,所以学生学习汉语口语还必须面对更大更复杂多样的大环境。
(2)对教材的依赖性过于突出,极易受到教材的影响。课本中的教学设置重复率极高,基本上为:一、生词,二、课文(会话),三、练习(基本上分为:语音、填空、替换、回答问题、根据要求会话等等)这几种题型不仅贯穿一本口语课本始终,而且反复出现在不同难度层次的课本中。这种教条式的训练,缺乏灵活机动,具有启发性的内容,而且教师的可操作性也很受限制。这样就使一门本来最应该生动、活泼,充满创造力的课程套上了枷锁。不仅使教师在教材以外的发挥余地极小,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艺术,而且学生也普遍觉得枯燥乏味,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热情。课堂气氛因此而显得封闭,沉闷。
(3)教学模式过于稳定,教师往往习惯于“教师上台讲,学生台下听”的单身形的师生作用方式,习惯于独角戏式的“跑教案”的上课方式。这样,教学过程中,所有的权力都控制在教师手中,学生只能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地位,以教师的节奏来确定自己的进度和学习方式。如果学生在“倾听”时生发一些疑问和困惑,倘若教师自己教案中事先设计的问题恰好吻合,那么教师就迫不及待的顺势其某引入预设的轨道。
(4)教学手段的匮乏。我们的口语教学常常就是在教室中,教师与学生互相问答的过程,几乎不使用其他辅助手段。还缺乏大量直观我辅助教具,小到中适的卡片,画报,道具,大到配套的影像设备等电化教育设置。有时学校虽然已经具备了科技含量较高的多媒体教室,但是与教材相辅相成,与时代紧密结合的软件却又无处寻觅。

三、提高学生口语水平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1)了解汉民族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种语言,实际上是学习一种文化。学生如果缺乏对汉文化背景的了解,就会在实际中产生误解和偏差。要达到交流沟通,互相间的了解这一目的,老师要增强学生对跨文化知识的敏感度,就要在汉语课堂教学中向学生讲授汉民族的社会交方式,饮食服饰,风俗习惯,经济生活,文学艺术,汉民族的思维心理向同学们做些介绍,从而提高他们办事能力与工作效率。要学好汉语就必须了解掌握汉民族的文化。这样有利于学生逾越文化障碍,提高口语水平。(2)口语训练的多样性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必须注重口语训练的多样性。口语训练的目标是要求学生在自己所掌握的词,名,段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该阶段强调口语教学方法不仅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也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加强成段表达

源于:论文书写格式www.udooo.com

,情景会话,问题讲座等方式的训练。除此之外,口语课中可采用扮演角色,看图说话,模仿造句,句子扩展,讲故事,说心得,学唱汉语歌曲等启动丰富课堂内容。
(3)课堂训练和课外实践相结合
日常口语中用得最多的许多习惯用语在课堂上是学不到的,因此,在课外活动中要积极开展小型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来丰富口语训练的内容,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因为语言学习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光靠课内有限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开民用工业大量的课外语言实践活动来弥补,这样才能使课内外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在新疆各高校学习汉语言的学生有得独厚的语言环境,所以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好这优越的语言实习条件。笔者认为,把学生“赶入”自然的社会语言环境之前还应有明确的要求,之后要有认地具的检查评价。这种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行为对每一位同学来说,能避免那种“说不说在我,做不做在你”的随意性,进而提高口语训练的效果和质量。
(4)重视学生在口语学习中的心理周期
学生在一节口语课中,必然有接受的期,稳定期和低潮期。心理学上的“注意”说,即认为学生接受同类信息的时间长,内容越多,学生的兴趣点和注意力也就随之分散和弱化。如果一节口语课请十个学生讲述同一或类似的话题,在前两,三个学生讲术时,大家的注意力一般很集中,对说话的内容也表现出较高的兴趣,而到了最后几个学生发言的时候,很多人就开始东张西望或者开始做别的事。因此教师在设计,组织课堂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资源”,力图让课堂的节奏和学生的“心理资源”合拍。
四、结论
口语训练不仅要课堂上进行,还要充分利用宿舍,食堂等校内公共场合,有条件的还要利用社会环境,要善于利用各种场所或具体情况。只有促使学生不断地说,大胆的说,才能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使他们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果老师在设计口语训练时能有一个整体规划,按步骤实施,相信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将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只要我们从思想上重视,肯下工夫,多动脑筋,精心设计,灵活安排,充分调动学生练口语的积极性,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参考文献:
国家教委师范司,教师口语[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78页,第258页。
古丽扎尔·吾守尔,汉语口语教学体会点滴[A],新疆双语教学与研究[C],新疆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65页。
[3]闫新红,对汉语口语教学中教与学的再认[A],新疆双语教学与研究[C],新疆教育出版社,第385页。
[4]李艳萍,浅谈汉语听说课的教学方法[J],《新疆双语教育、》,2003年第一期。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