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教学改革 >> 政治教学改革 >谈谈古典诗歌教学中想像和联想训练学术

谈谈古典诗歌教学中想像和联想训练学术

收藏本文 2024-03-24 点赞:4830 浏览:1275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326-3587(2013)02-0060-01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诗人总是选取生活中最有特征、最富典型的事物,将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高度浓缩,集中概括在这些事物中,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像和联想,语言精炼而形象性强。这就要求我们在理解诗歌时,必须通过想像和联想进行再创造,还原出诗人的生活情景,进而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对学生进行充分的想像和联想能力训练,能使学生比较深刻的领悟古诗的语言、内容、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结合教学实际,我认为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

一、通过想像和联想品味诗歌的语言

诗歌语言不同于其他文学语言,它形象精炼,是高度凝练的语言,再加上古典诗词常常省略某些语法成分,以及为追求平仄、押运导致的语序颠倒,还有思维的跳跃等,使得学生理解起来有很大的困难,只有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借助于想像和联想,才能理解诗歌的语言,进而理解诗歌的妙处。例如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张先的《天仙子》“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句,可启发学生思考,“花弄影”的“弄”是什么意思?再引导学生想像花怎样“弄”影?这样便不难想像到:微风轻拂,月下花枝翩翩起舞,不断摆弄变换自己美丽的身影。把月光中的花儿写的极具情态,美丽至极。又如宋祁的《木兰花》“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句,“闹”当然是“热闹”之意,可“春意”如何“热闹”呢?通过启发,学生便展开了丰富的想像和联想,接着便争相发言:杏花盛开,花丛中蜂蝶飞舞,还有春鸟和鸣,好不热闹!这样便不难理解一个“闹”字,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的淋漓尽致,极为生动。这些高度凝练语言的运用,有了想像和联想,便有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使全诗文才倍增。想像和联想使有尽之言表现的无穷之意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二、通过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内容再现诗人生活图景

诗歌不仅要有丰富的思想感情,而且还要将思想感情与作品描绘的生活图画融为一体,将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高度浓缩,集中概括在这些事物中,再通过生动优美的形象感染读者,这就要求读者在理解欣赏诗歌时要用丰富的想像和大胆的联想突破时空的界限,去再现诗人的生活场景,如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枯黄的藤蔓,衰老的古树,低声嘶叫的乌鸦,诗人孤独地站在荒凉的古道旁,迎着飒飒的西风,陪伴他的是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漫漫古道,何处是尽头!借助于想像再现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生活场景,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是“断肠人在天涯”了。又如曹操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不妨和学生一起放飞我们的想像:秋风肃杀,海浪翻腾,一个人立在碣石上,东望大海的莫测变幻,让人油然而生一种豪情,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这种境界是需要我们借助于想像和联想才能感受到的。在古诗中,有很多描写景物的,达到了“诗中有画”的境界,这就更要求学生借助想像,将诗人所描绘的画面用散文化的语言描写出来,感受诗歌的图画美,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就要求学生用想像去描述诗歌的生活场景:秋日空山,新雨夜空,一轮明月高挂天空,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洒落在山间,清泉从石上潺潺流过,浣女结伴而归,渔舟划破了池塘的宁静。这样一幅画面如果能出现在学生的想像中,自然有助于领会诗歌的内容。

三、通过想像和联想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诗言志,志即诗人的思想感情,古典诗歌讲究蕴积、含蓄,我们不妨启发学生借助于诗歌中的意象,通过想像和联想,来把握诗人的情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如李白《月下独酌》“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应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诗人通过想像和联想,把天边之月和月下身影,连同自己,化为三人且歌且舞。表面自得其乐,但是当我们通过想像,进入那种境界,就不难理解诗人无限的孤独和凄凉。又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一生颠沛流离,饱经沧桑,写下了许许多多忧国伤时的诗歌,但这首诗显然风格不同,借助于想像进入这首诗的境界:黄、翠、白、青四种颜色错落有致,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感,表现出了亮丽的色调。结合这首诗的背景,就不难理解诗人定居成都草堂后的那种喜悦与满足。

四、通过想像和联想领悟诗歌的表现手法

古人写诗崇尚含蓄之美,一般不直言其事,往往借助于一些表现手法,间接表现自己的情感,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借助于想像和联想来准确的把握这些表现手法,进而理解诗人的情感。如对意境的理解,我们以刘禹锡的《石头城》为例““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粗看这首诗,不过是写了寂寞的江潮,孤冷的月色,凄清的环境,山绕的古城,在更深夜半之时笼罩着一丝微寒,令人产生难以自已的哀愁。但当我们反复玩味

源于:免费论文网站www.udooo.com

,细细联想,似乎可以看见诗人在茫茫夜色中徘徊于空城的女墙之下,面对潮涨潮落的长江逝水,不禁想起此地曾有过金粉繁华,管弦之盛,而眼前则是一片萧瑟凄清,因而感慨于兴亡,发出低沉的吟唱,这样联想,能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诗的意境和主题。又如对虚与实的理解,以柳永《雨霖铃》为例,“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分别时的实景,而“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则是虚景,我们引导学生去想像那种境界: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幽幽清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这是诗人设想的离别之后的悲凉感受,这样通过想像也就不难理解这是诗人再进一步写难舍难分之情。再如诗歌中的一些修辞手法,像《琵琶行》、《李凭箜篌引》、《赤壁赋》中对声音的描写,一些浪漫主义风格诗歌(如李白)天马行空般的想像,通过想像和联想更能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综上所述,诗人借助想像和联想,将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融为一体,创作出了优美的诗篇。我们则需要通过训练给学生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让学生进行思维的再创造,更深的去感悟诗人的内心世界,更准确的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