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小学教学 >> 小学美术教学 >培养学生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查抄袭率

培养学生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查抄袭率

收藏本文 2024-01-17 点赞:32892 浏览:14815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时代精神可以高度概括为“创造”二字。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现代教育的一个目标,杨振宁教授曾说过,中国学化学,研究化学的人太少了。的确,化学在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在化学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适应时怎么发表展的需要,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创造教育;实验;基础知识
创造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独创意识,鼓励学生自我发现和创造。创造教育教学原则主要是:探索性、独创性、批判性、个性及综合性五大原则,其根本宗旨是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给学生必要的学习“自主权”,让他们在自由的时间、空间内去寻求、发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以下从几个方面谈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索创造能力的体会。

一、创建宽松的学习气氛,开导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边活动的有效合作过程。教师想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在班上倡导有效合作,这样才有利于集体创新能力的发挥,才能有利于构成培养创新能力的“气候”和“土壤”,正如《学记》所指出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在教学中,我想方设法缩短与学生的感情距离,并创造机会多与学生交流,倾听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感受。学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会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希望问题得到解决,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酝酿。例如,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一些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深洞,在进去之前,应如何检验其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能否设计一个简便的、易行的方案。有的学生提出用一条绳子吊住一只鸡,把鸡放进去,看它能不能活。这个方案和参不一样,如果因为这样去否定学生的想法,则会打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学生年龄尚小,经历甚少,有时提出的设想与现实有一定的反差,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所犯错误一定要有高度的容忍性,所以我表扬这个同学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是好事情,值得大家学习。这样在课堂上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不断培养。

二、利用化学演示实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从直觉开始,而实验是引导学生进行直觉思维的最好方法,实验有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探索实验。教师的演示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实验现象的直观性。如果教材中的演示实验现象不是很直观,就要对实验加以改进与创新,让全班同学都能看清楚,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方法:(1)适当增大仪器的容积,增加反应物用量。如:小试管改为大试管或者用烧杯演示。(2)选择速度大的反应或者设法加快反应速度,如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提高温度或使用催化剂。例如:初中教材中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间过长,改进的方法可以加1~2滴酒精到粉末中去,大大地缩短反应的时间。(3)采用间接的方法,使现象更加明显。如:演示物质溶解时的吸热现象,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只是一小部分学生见到,我们可以改进为在烧杯下放一小块滴有几滴水的木
块,观察溶解过程吸收的热能否引起结冰。(4)采用空白对照可对比实验。如: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把通入前的石灰水进行对照,很有说服力。演示方法的改进,使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用这些感性材料去思考问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大力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精神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提供学生发展创造才能的机会,让学生探索性学习、创造性学习转化为现实,为此,让学生动手实验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手段。我们可以让学生上讲台演示实验,在座位上的学生认真观察,指出操作上的错误。这种做法很受学生欢迎,有利于师生一道投入教与学的活动中去。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探究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身实验来感受到学习科学知识的成就感,并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验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和巩固。例如,我们在讲授二氧化碳的实验制法时,要求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一个制取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案。结果多数学生能独立完成,实验方案有成功也有失败,但学生相互得到启发,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实验室里,常有些学生好动不安分,爱做一些非指定性实验,如加热不需要加热的反应看个究竟,还喜欢探索异常现象,愿意自己独立设计完成实验,这些行为与“创造型”人才的心理特征有许多相通之处,对此教师必须克服偏见,创造条件开放实验室,允许他们提出单子,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己感兴趣的一些实验,而不是单纯地批评制止,应是扬长避短,让学生通过自身实践培养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

四、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的研究,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在搞好课堂教学时,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进行小课题研究是对青少年进行早期智力开发,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要渠道。小课题研究可以不受大纲、教材的限制,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想象能力设计活动内容,在课题拟定中,我们可以源于教材,又可以高于教材,课题类型有:(1)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如: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制作叶脉书签,叶脉书签很漂亮,细细的叶脉交织在一起,就像丝织的细纱,又像蝉翼,非常惹人喜爱。(2)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如:金属的活动性的探究,比较铁、铜、铝三种金属活动性。(3)改进、补充和创新实验内容的研究。如: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中,能否用氧化铜取代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教师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独立进行实验,教师要求学生操作要严谨,观察要仔细,记录要详尽。整个活动都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学生从中获得大量的即时信息,可以在更广阔的领域内发展智力和创造力,爱迪生之所以成为一个大发明家,不就是他在少年时代大做科学实验,培养了惊人的创造力的结果吗?

五、创造力的发展,离不开基础知识

“万丈高楼平地起。”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知识理论的教学,让学生积累发展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知识理论。学生具有足够的理论和知

源于:期刊论文www.udooo.com

识基础,才能活跃脑筋、充分调动记忆、激发创造性思维因子。因此,要想发展创造力,就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熟”,运用得“活”。但基础知识并不等于创造力,并不是知识越丰富,创造力越高,所以,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实验,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去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就拿火柴的制造来说吧!一个有化学基础刚到火柴制火柴,其产品与一个熟练火柴工人比较,他的数量和质量均不如熟练工人生产的火柴。他一年以后的情况就不同,理论知识丰富的人利用有关的化学知识,改进配方和调节反应条件,他的制作技术就会很快提高,在同样时间内所制作的火柴一定会在数量和质量上大大地超过那个熟练的工作,这显然是基础知识发挥的作用,也就是理论对创造力的促进作用。
创造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培养创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发展学生创造能力,就应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在抓好双基教学的同时,深入探索、实践,让创造教育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同时,创造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能力,它是在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与提高之后,逐渐形成的一种素质能力。因此,教学中老师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一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作者单位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会城华侨中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